如今姜家依然是互坝村里的头一户,房子最大,家当最好,积蓄亦是最多的,就连马匹都有两匹。
姜六的脑子最灵光,当日小俩口一回到姜家,他就围着小俩口新带回来的那匹马儿使劲看。
刚开始还不知道他看什么,后来听他喊了一句:“三哥,这匹马是母的,之前你买的是公的,刚好凑一对,以后如果产小马驹,送我好不好?”“姜三自打成家后,越来越懂得攒家私了,人家养马是跑腿,他家的马不但跑腿还要努力产仔子。”有个姜三交好的村民哈哈大笑,大家都羡慕姜家,但这都是姜三有本事,抱着漂亮媳妇儿,日子越来越有
滋味,想想都觉得做男人——值了!
只是姜三郎并不这么认为,他现在心大了,已经不满足于在互坝村过小日子了。
今儿是跟阿苗进城采买食材宴请交好的村民的,趁着集市还不是很热闹,他直接去了东哥家里。
而阿苗,则是来到与惠娘合开的脂粉铺子这边。
说来惭愧,阿苗做这个甩手掌柜真是相当的轻松。
惠娘是托东哥送了两次账本,一次是脂粉铺子开张,惠娘做了开铺子时修葺宅子里的费用,一次则是开门做生意后的每日流水账。
东哥第一次送来的时候,阿苗与姜三郎还在外头溜达呐,另一次就是昨儿东哥送来的。
阿苗连夜将两本账本本看完。
唉,记账方式是惠娘的个人习惯,流水账。
阿苗看着晕乎乎,整理清楚后,发现惠娘每一笔开销与进项都记得十分清楚。
用来开铺子的宅子是姜三郎给阿苗买的,是以,修葺什么的硬件设施都是阿苗出银子。
惠娘作为经办人,生怕经手的银子变模糊了。
如果账目有问题,对以后的合作是有影响的,说白了,银钱不清不楚的,哪里有办法愉快做生意?
阿苗觉得,惠娘还是很有诚意与自己长远合作的。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惠娘算是蛮有契约精神的一个人。这样子的生意伙伴,让阿苗庆幸。
如果当时四处找寻的合作伙伴是小人一个,那么阿苗哪里有闲空做自己的事儿?为了守住家当,又要发展经营,肯定是要费心费力地防小人,谋盈利的。
这样想来,也是运气蛮好的。让她与惠娘有缘结实,更有好运气赚来银子做本钱,才有现在这么清闲地做幕后东家,等着收利钱。
阿苗来到脂粉铺子前,没有直接敲门,而是前街后巷转了个便。
待考察完地形与周边,不得不承认,东哥果真好眼光,听了她对宅子的要求与设想,真的寻到了这么个离主街不远的宅子。购置宅子的费用也正好在阿苗与姜三郎的预算之内。
也要感谢东哥的帮忙,卖翡翠卖得及时。
总之,脂粉铺子能够顺利办下来,真真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
阿苗寻思着,如果生意够好,旁边的宅子也收购了,就可以停更多的马车,后边的宅子拆掉重建,搞个阁楼,装修得富丽堂皇,到时候卖的东西都水涨船高,利润翻番。
呵呵,一不小心想远了。
阿苗小小窘迫一下,就叩响了脂粉铺子的大门。
这家脂粉铺子是有名字的,还是阿苗起的,叫“天生丽质”。
这招牌与这时代别人的铺子招牌有些不同。
没有将经营的项目直接写在招牌上,显得有些异类。
对于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四个字肯定是陌生的。
但只要有些见地的女眷,自是明白其中意思。加之惠娘本就在女眷圈里做了多年生意,稍稍与老客户一推广,她们更容易记住这家名字有些标新立异地方。
阿苗以后还要继续走不寻常路线。
这个时代的人,做生意大多是专攻的,做什么东西都讲究做得精做得好,做出老字号,代代传承下去。
阿苗觉得这个经营策略是好的,但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有了现代化商业运营的概念,好东西可以用贸易的批发来进货,而零售的价钱,则要看是什么人在卖,卖的又是什么客户了。
以人为本!阿苗还是颇为认可的。
只要团队管理得好,生意才能拓展着下去,日后可以经营珠宝、绣品、服饰,甚至帮着某些贵妇减肥、美体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