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跟随?”刘辩俯身怒道:“陛下是大汉的根本!倘若出了意外,砍了你的脑袋也弥补不了!”
“大王息怒。”刘备叩首,再次解释道:“刘备着实无奈啊!”
“哼!”刘辩怒哼,随之拂袖看向别处。
不多时,刘辩再次说道:“刘玄德,本王此刻以当朝摄政王的身份问你,陛下究竟何在?”
旋即,刘辩转身夺过典韦手中大戟,怒指刘备,“倘若有半句欺瞒,本王现在就要了你的命!!”
“大王!”刘备闻言,缓慢起身看向一脸暴怒的刘辩,郑重道:“实不相瞒,并州大旱,关外异族数月间屡屡进犯我大汉疆土,若不是为了守护疆土,刘备早已带上关、张二将前去寻找陛下的踪迹,所以……刘备若有半句欺瞒,甘愿一死。”
刘备话音落下,闭上了双眼,仰头等待刘辩刺来的大戟。
“你……”刘辩欲言又止。
殊不知,刘备所言确实是实情,而且刘辩早已耳闻他停留在雁门守关的事情。
虽然不排除借抵御异族为名,但只为保全刘协的安危的可能。
面对刘备的回答,极富贤名的刘辩反倒不便对这位“爱国人士”动手。
且不说关外异族时不时大举来犯,需要武将抵御,刘备的行为更是关系到并州百姓的安危。
是以,刘辩若当真将他法办,无异于流失百姓对他的拥戴。
于是,刘辩小有缓和态度,问道:“此话当真?”
“若大王不信,大可将刘备刺死!”刘备态度坚决,仍旧仰头没有睁眼。
“既然如此,本王也不为难你,起来吧!”刘辩冷声道。
“谢大王信任。”刘备接连三拜,旋即转变话音,道:“大王,在下的二弟、三弟以及伤残将士尚在关前,可否让他们入关?”
刘辩不言语,仅是挥了挥手,便迈步走向官邸正堂。
王伯当命人前去传信,典韦与张玉兰紧随刘辩之后。
0675、宗亲对峙,步步紧逼
两刻钟后。
刘辩与典韦来到雁门关。
此时,关下正由张燕把守,两千将士手执兵刃举着火把,一致对外。
关羽、张飞等数百伤残将士则在半里之外,不敢轻易上前。
原关上士卒均被马超、魏延的人马诛杀,是以此时无人把守,却仍旧火把通明亮如白昼。
随着刘辩与典韦双双下马,张燕、张玉兰大步凑上近前,拱手道:“主公!”
刘辩看了一眼远处的关羽、张飞等人,转眼问道:“关内如何了?”
“回主公,王将军出于寻人,并没有与刘备引发冲突。”紧接着,张燕再次补充道:“可对方不愿被搜查。”
于刘备而言,刘辩此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可这件事仅限于他们之间知晓,长安的官员、天下百姓并不知情。
当然,即便刘协刻意放出消息,声称晋阳太守的死是他刘辩栽赃嫁祸,即便有人怀疑,也不会有人相信。
刘辩自益州返回长安,面对即将分娩的马云禄都没有留宿,而是刻不容缓的直奔雁门。
摄政王如此担忧陛下的安危,岂会做出栽赃陷害的事?
更何况,南阳舞阳君的真正死因,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可摄政王仍旧可以做到不计前嫌。
当然,对于舞阳君的死仍旧存在疑点,唯一的突破口正是刘璋,可他却在即将抵达长安时遭到灭口!
俨然,幕后真凶不希望他道出真-相。
如此看来,无需证词与人证,所有矛头均指向毒害皇亲的当朝陛下刘协!
再说眼下,刘协分明盘踞在雁门,却偏偏放出消息称不在,显然是在躲避刘辩,而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以及匈奴右贤王去卑,无疑甘愿用尽全力拥护他。
目前除掉了右贤王,只剩下一个刘备,而他的兄弟张飞业已受伤,小分队更是阻拦在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