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首领是张燕,人称“飞燕”,而这位来自常山的赵风同志,则是张燕的副将,黑山军二当家!
据《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曰:“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
可见,黑山军诸帅多出于社会的底层,其名号往往源于其个人行为的某项特征。
又参照上引《皇甫嵩传》可知黑山军诸帅有名号记载的共25人,,如果以25人为25股,每股人数在25万至065万计算,黑山军总人数在625-1625万人之间。“众至百万”,则很可能是虚数。
根据《续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五郡人口总数为2406721万,黑山军则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4至115之间。
当时袁绍、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能动员的兵力均为30万上下。
可见,黑山军在当时的关东地区确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由于分散作战,最后被袁绍、曹操等人各个击破,镇压下去,但他们对统治者的打击是沉重的。
随着黑山军逐渐强大,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
张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张燕遣将杜长等助公孙瓒,与袁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
此时的袁绍已经占据冀州,公孙瓒战败,张燕的大军也跟着战败。
就在袁绍得知长安“兵变”,试图率军入京勤王之际,自长安赶回赵风得知,刘辩的大军试图阻截“勤王”的袁绍大军。
虽然黑山军相助公孙瓒而战败在袁绍之手,可对于眼下的赵风而言,他与袁绍有了共同的敌人!
即使赵风不会与袁绍合力抗敌,也会各打各的,双向对抗在虎牢关集结大军的刘辩!
至于赵风之所以出现在武陟,并且直奔刘辩杀来,完全是巧合。
当然,如果偏要细说这个巧合,只有赵风自己知道。
这会儿,随着策马奔来的赵风、冷眼怒视的刘辩,不过眨眼间,两人挥枪互撞。
叮!!!
不等双枪相撞发出的金属撞击声落下,刘辩已然飞起一脚,踹向战马的耳朵。
0310、夺妻之仇,不共戴天
刘辩不仅认识此人,还与对方有过一点过节。
只是,刘辩却想不透,对方为何会出现在此。
就在刘辩看出对方身份时,附近的黑衣人发现同伴被杀,疯了一般向刘辩挥刀。
纵使刘辩不解对方为何会出现,却十分清楚,对方不是吕布的援军,而是专门针对自己。
刹那间,刘辩感受到耳畔袭来的破风之音,下意识的挥抢而出。
不过眨眼之间,两个挥刀而来的黑衣人,恰好被錾金虎头枪划过喉咙。
随着刘辩的悍勇之姿,先后杀死二十余位黑衣人,已然引起近百位黑衣人的注意,且,纷纷放弃手边的士卒,奔向刘辩。
刘辩面对越来越多的黑衣人举刀而来,丝毫不惧,反倒引发体内即将沸腾的热血。
这些黑衣人在普通士卒面前,着实非常生猛、凶悍,可在刘辩眼里,通通都是垃圾!!
就在刘辩再次举枪直刺一人心窝时,没有遮挡面纱,并且与刘辩有过节的人,刚好来到近前。
刘辩眼看着对方,双眼一眨不眨的将寒枪拔-出黑衣人的体内。
噗……
顷刻间,伴着一股血线飙出黑衣人体内,那人本能抬手捂着心口,面上露出吃惊的神色。
“二、二当家的,我、我还不想……”死字尚未脱口,那黑衣人便仰头倒在了地上。
是的,没有遮挡面纱的黑衣人,就是死者口中称呼的“二当家的”。
刘辩听到这个称呼,嘴角微扬,心想:“二当家的?确实很二!”
手中兵器是鬼头刀,又被称作当家的,那么对方的身份不言而喻——山贼。
山贼穿着黑衣,战力超过刘辩麾下士卒,又与刘辩有过节,只有一个人——黑山军赵风。
刘辩初入长安,随蔡邕前往蔡家,听完蔡文姬用焦尾琴弹奏的曲子,刚好赵风上门提亲。
当初刘辩在未央宫外杀了张喜,并且有玄甲军援助,刚好蔡邕在旁,刘辩为了威胁蔡邕不要乱说话,便主动接近蔡琰,将赵风赶跑,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