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彦齐还是放开了她的手。也不是他不大方,而是他也不是很愿意穿得保暖的人。大衣之下,一件薄款打底毛衣而已。他也无需故作热情,他和她之间,还没到宁愿冻感冒也要赠大衣的地步。
倒是司芃有些不自在,抓了抓露在帽檐外的头发,转头问他:“你帮卢奶奶上山许愿?”
“嗯,姑婆年纪这么大了,还非要来爬山。她不知灵芝山寺现在抢头香的光景,还以为和她小时候差不多。”
司芃点头。“是很不一样了。”
“你信佛?”凌彦齐突然问道。那么多抢头香的人里,只有她姿势最专业、态度最虔诚。那一刹那,他都看呆了。她该是个年轻叛逆的女孩。她该抽烟喝酒,画烟熏妆做朋克打扮,还该我行我素,对传统和主流不屑一顾。
转念间他又摇头,那些“她该的”也只是被世俗塑造的刻板印象,那只是反叛的皮毛。司芃站在那里拜佛,烟雾缭绕中安静又孤立,没有什么不和谐。
仔细想想,人的气质内涵并非不可捉摸,它与行为高度统一。
“啊,”司芃摇头,“不是,我阿婆信佛。”她双手合十,“我学她的。”
“姑婆好像也是这么做的,不过我都没仔细看,不清楚有何规矩。我就那样插上去,好像错了?”
司芃不想讲怎么请菩萨拜菩萨的事情:“那有什么关系,菩萨其实很无所谓。”
凌彦齐点头:“我想也是。你代你阿婆上山?”
“不是,她已经走了。”
“抱歉。”
“没事,走好多年了。算是一个约定,每年来一次,烧个头香,还能抢个好运气。不然呢,又没电话又没微信,不知道怎么联系。”
凌彦齐配合地笑出声来,无形中将凝重气氛一扫而光:“你是你阿婆带大的?奶奶?”
“外婆。我偏叫她阿婆。你是卢奶奶带大的?为什么叫她姑婆?”
这个称谓有许多不同的意思。尤其是东南亚那边回来的人,会把在家里呆数十年的佣人,也唤做姑婆。
“我妈妈的大姑。我去新加坡念了十年书。正好她随之前的雇主从吉隆坡搬去新加坡,我妈便让她照料我的日常生活。”
“那,那栋小楼,是你买下来,给卢奶奶住的么?”
凌彦齐若有所思地瞥她两眼,还是如实回答:“不是,她十五六岁就出国了,先在香港,后来才去的马来西亚,在一家呆了四十多年。那家人的祖籍也在定安村,小楼便是他家的。姑婆想回村子住,可惜她离开得太久,我外公还有舅舅他们早就将定安村的房子全数卖了,要她住别的房子,她又不肯,还去找这家雇主,想拿毕生积蓄买下这栋楼。差了些钱,我帮姑婆补的。这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她有这层关系在,那家人说什么也不会卖这栋楼。”
司芃一面听着,一面连连转头,看凌彦齐好几眼,诧异他为何会说这么多。
凌彦齐微微一笑,像是要解答她的疑惑:“姑婆,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和你的阿婆好像?”
司芃没想到凌彦齐会察觉到她的提问和靠近都是有企图的。她还以为她足够有耐心,足够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