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浩仔细看了看崔文,人长得还可以,就是瘦了点,“那我问你,崔文,在一个国家之中,是人民多还是贵族多?”
崔文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民。”
周子浩微笑着,“那好,打仗时候上战场的人是贵族还是人民?”
崔文微愣,但是还是点头道:“人民。”
周子浩继续逼问:“粮食又是谁种的?”
“人…人民。”
崔文的回答已经开始语无伦次,感觉像是被周子浩带沟里出不来了。
周子浩脸色缓和,“那不就得了吗,治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人民。当然,很多人民的命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还反抗不起来,甚至认为他们是不起眼的贱民。可若是人民真的爆发,那么你们这些贵族早就被踩在脚下了。”
崔文冷汗直冒:“……”
最后周子浩面对着所有人,大声说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其他人已经被周子浩的一连串问好给惊呆了,最后那一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完全把他们的心给击破了。
逻辑紧密,让人无法反驳。
素琴的眼神开始变化,因为他把民贵君轻的民贵阐述得太到位了,简直三百六五度无死角,后面一句更是把人民的高度提到最高。
周子浩也没想现在把民的高度提高,只是忍不住,如果人民能早点解放,那么社会的进步也会加快几个跨度。
人民是历史创造的。这一句话在这些学士圈中彻底火了,今日之后,周子浩的名字也将会与之绑定,儒家代表也会跟着认同周子浩,法家也会把这方面考虑进去。
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随便说句话也能受到大家的关注,真是个好时代。
其实周子浩想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的。
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贵族给得罪了,以后就别想做事了。
晏辉和王嫣然觉得周子浩刚才很有魅力,气宇轩昂,给人以无形的压力。
许多人佩服周子浩,可是有一个人却对他咬牙切齿,那人就是坐在崔文旁边的白晟。
白晟本来准备在素琴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结果全部被周子浩打乱,可是偏偏不能拿周子浩怎么样。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如今百家争鸣,治国之道,无非在于法治,德治,以及无为而治之争。”
素琴见下面的人讨论也差不多了,便自己开了个头。
晏辉顺口说道:“无为而治即天下大乱。”
素琴点点头,说:“儒家从孔子开始而显学,到了孟子这一代已经经过了几百年,但是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诸侯国王的认可。
不过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句话我倒是很是赞同,不知各位看法如何。”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我也赞同。”
“不过弊端也挺大的。”
……
素琴刚说完,下面学习儒学的人就跟着点头附和,尤其是晏辉。不过那些学习法家的士子却是对此不认同,他们认为只有制定法律才是重要的。
素琴没有理会别人的附和,而是看向坐在台下最左边的公子,说:“不知荀况公子有何见解?”
周子浩看向那个叫荀况的公子,没想到这就是持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他的学说和孟子相对。
荀况没想到自己会被第一个问话,站起来对着众人作揖,说:“我觉得应该法治。”
周子浩立马赞同道:“荀况,你的依法治国我很赞同。”
荀况不知道周子浩为何那么赞同他。
周子浩再看看其他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主要修习何种学说,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学说总是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总想用自己的观点把别人的推论推翻。
可见他们之间也是相互比较与竞争的,谁都想自己坚持的学说是最好的。
不过,周子浩作为一个被“伪儒家”文化荼毒两千多年的现代人来说,是很不认同的,即使孔子老人家的学说再先进,在别有用心的独裁者手中,也能很快就会成为愚民的工具。
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就被大大禁锢,导致中国的创造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什么?因为缺乏完整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的东西云里雾里的。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但是耐不住那些腐儒之人披着这层‘仁义道德’之皮去做猪狗不如的事,压迫大众。
周子浩不以为然地说:“民贵君轻的说法表面上是很好,但是用在统治者身上过于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