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旧识女人

回唐 锦衣夜行 3558 字 9个月前

牛车停下来了,罗郡主从里面出来,眼前就是宏伟大气的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上面,一排排的士卒站立着,一杆杆鲜明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着,可以供四驾马车同时出入的宽大街道上,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那高大的城墙给罗郡主很直观的心灵震撼,这是她一辈子也没有见到过的高大城墙,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她简直不敢相信天下间竟真的有如此之宏伟的城墙,一眼看不到头,这得要多少年才能修起来的。

对于大唐罗郡主的感情很复杂,不仅仅只是仇恨还有一股难言的感情在里面,从小大唐在她心目中就是天堂一样的地方,来自大唐的人总会让罗郡主很好奇,而无论是方炎还是之前的侯成都算是大唐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更让罗郡主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而此时此刻她就站在了长安城外,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向往的国度却灭了自己的国家,虽然生在皇家罗郡主其实是很不受重视的,小小的就被打发到了外面去。

高任武到了长安城已经半个多月了,不过大唐的皇帝显然非常的忙碌,他连一面也没有见到,作为附属小国的皇帝他在这里没有受到半分的尊重,就连使馆里面的大唐官吏似乎也完全没有把他当作一国之君来看待,这让年轻气盛的高任武几乎是处在暴怒的边缘。一同过来的几位大臣几乎都成了他的出气筒,而且更为可气的是,他们在使馆里呆着想出来都要经过大唐官吏的批准才允许,虽然早就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君,但是两国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已经注定了他不可能有着平等国君的地位,但是真到了这里这种不同的差别对待还是让他暴怒无比。

1

孔有林带着孔家家族弟子离开了,那些儒生们也只好跟着走了,这一次诸子百家的弟子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对方炎更是感激无比,原本有几位不愿意留下来在百家书院里任老师的,现在也同意下来了,不说光大本门学派的伟大理想,光是现实问题,就对他们有莫大的吸引力了,那百家书院里的老师待遇可是相当高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借机会将自家学派发扬光大,这些人没有道理不明白的。方炎让白子琢领着百家弟子也回去了,自己还得去向李世民复命。却是不知道的是,这会儿的上书房里,李世民正和自己的左膀右臂议论着方炎呢,同时也谈起了扶持百家一起为大唐效力会不会有什么不可预计的后果,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李世民自然十分清楚教育的力量,或许几年时间还看不出来什么,可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后,这种力量就会展现出来了,对于天下的读书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儒家弟子再也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别家无法得到的待遇了。

方炎回到府中,数月不见的王大竟然回来了,方炎自从回到了长安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王大前往了南昌国,罗郡主对自己不错,要不是她在里面起作用方炎恐怕已经死在了那个鬼地方,还有王队长,药方都已经让自己带回长安来了,方炎还答应过给他一千金的,自然是不会失诺的,看到风尘仆仆的王大,方炎很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了,南昌国在自己离开后不久就被牛进达的大军攻破了,方炎在长安城里也听到了一些消息,此事在长安并不算什么大事,甚至没能引起多少的关注,对于百姓们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打仗除了打胜之外还能打败不成,大唐已经多少年没有打过败仗了,百姓们对此都习以为常了。

“少爷,你说的那个小镇我去了,不过罗郡主已经不在那里了,她带着几百人上了战场,也就你走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在那里打探了一番,也没能知道罗郡主现在是死是活了。”王大有些愧疚的说道:“还有那个王队长,也跟着罗郡主一起离开了,我去的时候大唐的兵马还没有到那里,那里成了无人管辖的地方,只怕是现在已经凶多吉少了啊。”

方炎无奈轻叹一口气,罗郡主的那点兵马还不够别人塞牙缝的,不过她身为郡主不管怎么说都会被卷进来的,虽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让人还能有一丝期待,方炎并不甘心,准备回头就去牛进达那里,听说这一战大唐收押了不少的俘虏,其中一些南昌皇族的成员都要被押送到长安城来的,对于已经战败的小国大唐一向是非常仁慈的,高高在上的胜利者是不需要去和脚底下的敌人去斤斤计较的,这就是大国的风范,倒不是说大唐的军队就真的是仁慈善良的了。

现在大唐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百济、新罗早早就臣服了,高句丽前几年也被方炎打下来了,不过那地方距离太远,大唐除了在鸭绿江东边设置了一个安东都护府负责管理之外,连一支像样点的兵马都没有派驻这几个国家,让他们高度的自治,倒是弱化了不少的矛盾,不过与此同时地,也让一些人死灰复燃不甘心起来了。没个上百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把这些地方都真正意义上变成大唐的国土,这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够完成的,武力并不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历史上直到贞观二十一年才被灭国的高句丽,此时也早早的就成了大唐的附属小国,但是皇族成员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击,太子高任武从其父的手中早早接过了权利,相比其父对大唐的畏惧,高任武一直不甘心当一个附属小国的国王。

高任武此时就在长安,他想跟大唐的皇帝商量一下移民的事情,大唐占领了高句丽,自然不会把这里完全交给高句丽人的,派军队不行那就移民,一年移上几十万的百姓过去,要不了多少年,高句丽就能成为汉人为主的国家了,人口移过去了自然就要田地,高句丽虽然人口少,不过国土面积也小,能够耕种的土地就更加的少了,几万又几万的移民搬过去之后,难免跟当地的人就会发生矛盾,高任武此行就是希望大唐能够停止向高句丽移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