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那首诗所说的,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矛盾不断的加深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大部分的朝代最后都逃不开这个循环。而作为拥有家庭责任的一国之君,当然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以封建皇帝的能力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可见此事有多么的困难了,等于是要和整个社会上所有的精英权贵阶层为敌,就比如现在的方炎自己,整个千阳县的田赋都是属于自己的,他就算是每天什么事情不做,一辈子都可以荣华富贵了,而且这种特权还可以继承下去,哪怕方炎生的儿子是个白痴,也可以坐在方炎的庇护下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这对于其它人自然是一件极为不公平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国家的权贵阶层会越来越多,大量的财富都积聚到这些人身上,必然会导致最后的矛盾爆发。而只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努力会有收获,所有的人在公平的竞争下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来,整个社会才会持续向前发展,而不会陷入到最后的死结中去。文类当然明白这种新的社会秩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哪怕为此放弃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那些特权。
李世民震惊了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爱卿的一片忠心朕是明白的,不过此事以前从未有过,而且太过重大,朕现在还不能答应你这个建议。”
方炎点了点头,也明白此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成,甚至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完成的。在大唐以前,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政权,无论是唐以前的汉帝国,还是三国时期后来的晋朝,都是由贵族建立的,社会财富的资源完全掌握在士大夫为代表的阶层身上,平民百姓的权利几乎被剥夺干净,想要从寒门进升到贵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你是一个天之骄子,最好的也不过是成为那些贵族府中的门客幕僚一类的人物。识文断字也从来都是贵族的特权。
哪怕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一个由卖草鞋的刘备建立的帝国,除了在战争的时期第一代有寒门中人跻身到了贵族中,不过也仅仅是刘关张兄弟三人,其它的诸如诸葛亮,虽然在出师表中说自己出身布衣,但是实际上诸葛家族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显赫的一个大家族,家族弟子分布到魏蜀吴三国做官,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大家族的选择,将家族子弟送到三方政权中去,这样一来无论哪一方最后胜利了,对于家族来说都是胜利的。诸葛亮的哥哥在吴国为官,弟弟在魏国做官,自己则跟随刘备,不过是家族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了。
“综上所述,所以臣以为对付这些蛮夷之族,完全的歼灭他们是下下之策,如果能够以武力震慑,经济文化等软实力慢慢同化才是上上之策。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我朝越来越强大,也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才能够震慑住这些蛮夷之族,从而保证我朝千秋万代。”方炎说道。相比周边的蛮夷之族,大唐的各方面实力都具有了碾压的实力,可以要求这些蛮夷之族开通商贸口岸,用大唐的工业或者农业产业换取这些蛮夷之地的物资,比如瓷器,茶叶,大米,铁器和水泥等产品,销售到这些蛮夷之地都会成为奢侈品的存在,如此只要几十上百年以后,这些蛮夷就会成为大唐的经济上的附属国,再也摆脱不了大唐的主导地位了。
“爱卿所说甚是有理啊,朕差点就要犯错误了,那依爱卿所言,当以发展经济强大自身为第一国策了?不知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呢。”李世民问道,算是验证了方炎之前的猜想,李世民确实有想把一切隐患都消灭的打算,这其中就包括将与大唐相邻的那些蛮夷全部灭掉,从现在大唐蒸蒸日上的国力来看,这个目标也未尝不可以实现的,但是结果毫无疑问是非常得不偿失的,那些不毛之地就算征服了也带来不了多少的利益,反而会因为年年征战动摇国本。汉朝的例子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方炎想了想又回答道:“臣有三项政策,或许可以引以为用,首先要想富,先修路。此是第一条,可以由朝庭出面在我朝境内大量修建水泥路,可以将道路划分为几个等级,比如重要的通道为国道,然后就是府道,县道,村道等等,以此类推,不同的道路宽度要求不等,但是质量要一视同仁,虽然这个政策短时间内消耗巨大,而且没有什么成效,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却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现在的道路还远远达不到如此的要求。”
“修路?”李世民有些意外的重新问了一句,这个想法倒是有些出乎意料,虽然这个时代朝庭也会出面修建道路,但是都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要通道,而且修建的也是石子路,直接调用当地的民夫修建就可以了,朝庭根本不需要为此花上多少钱的,但是如果真如方炎所说的那般,又是国道府道县道等等的,而且还要修成成本相当高昂的水泥路,那所消耗的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这让李世民有些犹豫了。
“陛下,此工程消耗虽然巨大,但是一条路可以用上几十年上百年,如果维护的好甚至可以用上几百年,道路通行之后,各地的物资来往就更加容易了,商人运输的成本降低,路程上的消耗减少,而且我朝地域广阔,各地的产出各不相同,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全国其它地方后价格翻了一倍不止,诸如此类的好处数不胜数,而且如果修成了这样的全国性的道路后,陛下的英名也将名载史册,百姓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陛下的丰功伟业。”方炎努力的劝说着李世民,这个观念自然是方炎套用后路得来的,而实际上这也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要想富先修路,简单的一条政策对经济的增长却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古时的罗马之所以强大就因为朝庭出资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齐全的道路,也有了那句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名言。
“爱卿所说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水泥价格颇高,朕知道爱卿拥有数座生产水泥的作坊,如果真如爱卿所说的要在全国修路,花费多少可有估算?”李世民问道,目光盯着方炎,水泥自从方炎发明出来后就开始在大唐流行起来了,特别是长安城更是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水泥建筑,相比木质的房屋好处实在太多了,不怕火而且更加的牢固,李世民自然也知道此物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