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不同意见,扶桑远在海外,对其发动战争实为不易,耗民耗财,而且大家想过没有,就算最后我们取胜了又该如何对待他们,是要像新罗一样派驻兵马过去吗,而且两地阻隔颇大,投资太大收益却是未知的,而且我朝如今正是蒸蒸日上的好时候,这个时候过多的发动战争是十分不利的,又何必为一个蛮夷而伤了自己的发展大计呢。张侍郎,你一个小小的侍郎,有何资格来讨论这样的大事,岂可意气用事。”户部尚书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生怕李世民被这些话给影响了一般,连忙出声详解着说道。
很显然这位户部尚书所说的话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只是话一出口就引起了其它人的赞同,几个文官都站在了他身边,开始附合他的意见起来。李世民也在龙椅上点了点阔大,这位户部尚书掌管着全国的钱粮,最关心的自然是国家的发展了,一般情况下这些掌管钱粮的官员最担心的最不喜欢的就是打仗了,一打仗就意味着钱粮的大量消耗了,自然是要心疼的了。而那些武将们则是完全相反,只有打仗他们才能够立功啊。
而李世民虽然点头同意了这位户部尚书的说法,他所说的自然也是事实,不过嘛,不同思考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作为一个君王来说,李世民的目光显然不是一个户部尚书能够相比的,他想的显然要更加的多,因为他相信方炎当初的判断,扶桑这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好战性强其内部又非常的好战而团结,只要给他一个适当的发展时机,就能够像来恶狼一样的扑上来咬一口,这一次就是一个非常的情况。所以李世民实际上是更加倾向于对扶桑作战的,此时不过是想看看下面的这些文武大臣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张尚书,此言差矣,岂能因为消耗大就坐视扶桑而不管,众位可以想一想,这一次新罗战事之所以会拖延到这个时候还没有结束,就是因为扶桑人强势的插进来,才导致战事变化不定,这其中所消耗的粮草还有我大唐的士卒性命,你计算过吗?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事如果不彻底的解决掉,以后你就敢保证扶桑会就此安定下去吗,他们就不会再侵犯我朝的边境吗?”秦琼站了出来,代表着不少的武将出来说话道。
而秦琼的话显然也说到了众大臣们的心里,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全部从经济上来讨论,即使是赔钱的买卖有的时候也是不得不去做的,比如这一次对扶桑的战争,就白白消耗了大量的钱财,能够一举永逸的解决掉扶桑人的威胁自然是最好的了。众武将们自然是都赞同这一点的,一来扶桑人这一次的行为实在是挑衅了大唐的威严,就像是师父被自己的徒弟给欺骗了一样,又或者说是小国无外交,一个小小的扶桑竟然挑战了大唐的威严自然是一件让人很不爽的事情了,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这一次就有人摸到了老虎的屁股,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直到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李世民嘴角才渐渐地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嘛,而且经过群臣们这么一下集体建议,反而跟他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大臣们显然都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很积极的全部站了出来。
李世民看了看站队的大臣们,基本上有半数以上了,这个意见自然也就执行起来没有问题了,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众爱卿都是这个意思,朕便同意了这一条,方炎将军所部俱是精锐之兵,用来驻守在新罗却是不方便的,所以朕想再调一支兵马进驻新罗,具体的事宜由你们六部商议,然后再呈与朕来。”
“臣等遵旨。”一众大臣们纷纷唱道,此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朝会上主要是定下一些战略方针,另外就是给臣下们一个面见圣上的机会,具体的事宜一般都是不商量的,现在新罗国也一下子从附属国变成了大唐的半殖民地,这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就是兵马主驻的问题,进入新罗的军队自然是要由新罗的朝庭来负责供给了。而且这还关系到内政问题,至于一些其它的细节问题区别也同样很大,从此以后新罗就很难摆脱大唐的控制了。
随后众臣们就开始商量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针对扶桑人的政策,这两个国家对于大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紧邻的小国,发动的战争成本也不高,而且打下来之后收获也将会是非常的可观。所以当初扶桑搞事的时候,朝庭稍加议论后就几乎全部同意了对新罗用兵,一个不听话的邻居小孩子,不好好教训一番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打了一番后也就应该老实了,这就是大唐和新罗目前的关系。
而隔着重洋的扶桑则是不同,扶桑对于大唐来说就如同是头饥饿了的狼,虽然目前对大唐还不能造成什么威胁,但是潜在的威胁却是在的,只要给这头狼充足的时间,等到他变得强大的时候,恐怕就要狠狠地咬上一口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大唐也同样是头痛的很,不打它吧它就要作怪,比如这一次大唐对新罗用兵,然后扶桑人就过来凑热闹起来了,要不是这些扶桑人过来凑热闹新罗的战事也不会如此麻烦了,所以说扶桑人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很麻烦的存在,而现在唐军就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对扶桑出兵了,李世民不可能完全不心动的。
“新罗之事就到此为止吧,从爱卿谈一谈对扶桑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来,不要有什么顾虑,现在仗已经打了,倒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李世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