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生活的希望

回唐 锦衣夜行 3136 字 9个月前

奏章上面的意思很清楚,太子太傅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又得给儿子找新的老师了,脑海中便想到了几个人选,这教导太子可是大事情,朝中那些武将自然不行,文臣不少都可以任职的,可这三公之衔荣誉至极,那些品级低了的文官提拔上来也不合适,这可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平衡,想了想便决定明天早朝再议这件事情。

东宫太子李承乾如今已经十三周岁了,虚岁十五,马上就可以行冠礼了。不过他的生活跟一般的孩童大为不同,一方面尊贵至极,另一方面却规矩繁多,除了每天要完成大量的功课之外,一言一行都要规规矩矩的,李承朝很怀念外出玩耍的时光,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前他小还不太懂事,可现在他已经初步感觉到了,身为太子的他压力不是一般的多,要学习的东西就远远比一般人要多,这个年纪的孩子天天被束缚着学习各种东西,又能有几个是愿意的。

李承朝渐渐地开始变了,一方面他在外面的时候依旧天天保持着太子的礼仪,每天去皇宫请安,去父皇那儿请安,看上去彬彬有礼。另一方面私下里,在自己的东宫中,他却开始变得为所欲为起来,渐渐感觉到了身边这些人怎么处罚打骂都没有问题,反正他们也不敢向别人说的。那天被方炎看到的时候,他便是因为一件小事处罚几个侍女,所有的人都怕他,这让他越发的大胆起来,就连以前他很害怕的太子太傅那个老头,在几次试探后,李承乾发现那老头并不会去告诉父皇的,他便越发的大胆起来,昨天那老头要让李承乾抄写课文,李承朝便骂了一句死老头竟然敢管我,是不是不想活了。结果可怜那个七十多岁的老儒生,被李承乾一句话气的胡子直抖,半天都憋不出来一句话,最后当场晕倒在了太学院里。

等到李承乾回到东宫,便听到消息说那个老头已经去世了,李承乾刚开始还有些担心,不过很快消息又过来了,有内官过来向他报告那个老头是因病去世的,跟太子无关,李承乾顿时放心下来,还为此高兴不已,以后自己终于不用听那老头废话了。虽然负责教导他的有不少老师,不过其它老师都很顺从太子的心思,也只有这个太子太傅老头太倔强了,经常跟李承乾过不去。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李承乾去做的,身边的这些内官就帮他完成的好好的,这也是李承乾现在越来越大胆的主要原因。

朝堂上,李世民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和群臣商议着关于太子的事情。太子太傅被活活气死的事李世民还不知道,只记得那太子太傅年纪确实太大了,不过下面的大臣却有不少知道实情的,此时听李世民说要再找一个做太子太傅的,群臣便默然不语,谁也不愿意开口了。

“房爱卿,朕决意再立一位做太子太傅,朕看你就比较合适,你意下如何?”没有人开口,李世民便问向了房玄龄。

拿着手中的房契看了又看,喜悦之情便涌了上来,事实已成,看来以后生活方面给节省一些了,一年时间就能把买房的钱挣回来了,生活有了希望,人便有了精神,也不害怕还不上债务了。

顾氏同样不识字,不过她早让人把这张房契念了一遍,心中早记下来了,便有些得意的指着房契上开头的两字对杨贵道:“你看,这两个大字就叫做房契,还有这里,这是你的名字还有我的手印,有了这张地契,这房子就完全是我们的了,高兴吧。”

“是啊是啊,高兴呢。想到我杨贵今生也能住上这样财主一般的大房子里,真该回去让那些以前笑话我穷的家伙们来城里看一看,让他们看一看我现在住的房子,看他们还笑话不笑话了。”杨贵道,有点小人得志衣锦还乡的想法了。

顾氏便嗔怪的捶了一下杨贵道:“还说这些话呢,现在那些乡亲们可没人敢笑话你了,就是你来城里做工后,他们就开始羡慕了,有机会是应该回去一趟了,最好再办一桌酒席,让我爹娘还有你爹也跟着高兴高兴,你觉得怎么样。”

“要的要的,这事不急,现在咱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可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了,咱们多赚点钱存着,我看我们这个作坊边好多做买卖的,现在看到我可热情了,以前天天窝在村子里,真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啊,这些天以来我觉得自己就像重新换了个人似的。”杨贵道。

夫妻二人就着油灯,幸福的搂在一起。听着门外孩子的嘻笑声,感觉这日子变化的太快了。

像杨贵这样早期跟着方炎干活的人有几十个,现在生活都提高了很多。这些天方炎担任格物院的院判以来,格物院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格物院穷的连院子都修不起,更别说拿出钱来搞一些发明创造的项目了,不过现在好了,自从方炎上任后,上面一下子就发了大量的经费下来。方炎知道这是李世民吩咐过的,也是答应了自己的,这个发明创造最是消耗钱财了,以前他在方家村小打小闹都需要自己的作坊支撑,现在就需要更多的钱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