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坐镇在并州城的牛进达就收到了方炎的私信,这事他自然是十分乐意的,听说方炎暂时不会来营中了,牛进达还非常可惜,不过现在军中无仗可打,每天除了训练也没有什么事情了,那些突厥人现在也老实了很多,向草原深处退去了百里。
老突厥大王颉利回到了草原,有着分裂势头的突厥人也稳定了下来,颉利在长安呆了几个月,以前他还从来没有去过那么繁华的长安,这几个月他虽然身为人质,不过大唐对他还是招待不错的,颉利也见识到了长安的繁华富饶,相比草原上的艰辛生活,那里简直跟天堂一样。知道如今的大唐蒸蒸日上,再也不是他们部落可以随意侵略的对象了,而且这一次大败之后,突厥人内部很多人也同意了跟大唐和平相处,开通贸易交流,主要就是用草原上富产的马匹羊群和大唐的唐人交易盐铁丝绸之类的必需品。
如今就在边境上已经产生了几个交易市场,每天都非常的热闹,总的来说还是突厥人要吃亏一些,贸易交流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两个发展不平衡的文明贸易交流,落后的一方必然是吃亏的,不过总的来说双方都会从中得到好处,也有利有落后一方的进步。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羊群马匹从草原上赶到交易点,换取唐人制作的各种精妙的物事,这些东西突厥人自己根本不会制作,就连铁锅也全部是由唐人制作的,这些几乎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往往一口铁锅就能换到四五只肥羊。
牛进达准备了一些货物,然后安排了一个车队,统计下来总共有四十几名重伤员愿意前往长安,牛进达派了几名士卒护送车队便向长安出发了。现在和突厥人的形势已经不同以前了,边境线上安全性要好很多,牛进达思考要派些士卒清剿那些盘踞在山上的山匪们了。不过这事还得要先向朝庭报备一下的。想了想,牛进达又以私人的名义给方炎回了一封书信,让车队带着一起交给方炎。
虽然前后牛进达和方炎也只相处了半年多时候,不过那个小子却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印像,脑袋瓜子聪明灵活,现在军中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用来制作燃烧弹了,这种新型的武器也成了各个军中的必备武器。牛进达派人四处探索,最后又找到了几处天然油田,现在这些地方都成了军事管制地区,也深刻的影响了大唐的各个部队。因为这种新型的燃烧弹用处非常的多,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准备大量的鱼油牛油了,那些可是非常昂贵的。
牛进达的字写的还是那么的丑,不过他也浑不在乎,吹了吹信封上的油墨,感觉方炎一定会对自己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并州城因为地处边境线上,也成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和唐人交易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天进出并州城的突厥人、回纥人等各个部落都有,普通的唐人也渐渐习惯了这些人的存在,而且这些人往往一来就赶着大量的羊群过来,不少人都开始做起了这样的生意。
过方炎也清楚,有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游牧部落和农耕部落的矛盾永远是存在的,只要一方比另外一方强大,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等到哪一天大唐强大到无人敢挑衅时,恐怕才会迎来真正的和平时期。
每天一个地方后,方炎都会去衙门里走上一遭,他现在顶着了千阳候的爵位,在衙门里办事就要方便了很多,也交待了要照顾这些战死士卒的亲属,那些地方官员自然是无不应承,不过光是指望这些官员还不行,要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士卒家属的情况,才对的起那些死去的士卒。
京城长安,原先一片荒芜的地皮现在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工了,尚鹰招募了几十个泥瓦匠工人,那张员外得知了方炎的身份后,事情也办得格外的顺利,这片地皮上原本还有几座不知道哪个朝代的坟墓,也被张员外转移走了,地契送到了千阳候府上,方炎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张图纸,那就是接下来尚鹰需要做的事情,上面规划着新建造的作坊规模,除了作坊之外,还有几十幢居民宅,需要的花费不少,尚鹰每天就忙活起了这些。有了千阳候的爵位在那里,很多事情办起来就要方便很多了。
半个多月过去了,当方炎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原先的那一片地皮上已经建起了不少的屋子,开始有陆续有人过来报道了,这些报道过来的伙计都先安排住了下来。方炎将那一份写着两百多人名的名单收了起来,心中很沉重,不过这件事情总算是去做了,感觉到身上多了一丝叫做责任的东西,现在这个新建的作坊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还关系到几百个伙计的生存大事,现实已经不容许出现什么意外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很多事情都是方炎由着性子来做的。
王淼函这些天都在打理着候府,原先略显空荡的府中已经变得生机勃勃了,多了几个侍女和佣人,这些都是需要的支出,也是一个候府的标配了。天天行走在穷山沟里,陡然回到了繁华的长安,方炎直感叹两者的区别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是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穷苦的平民百姓和京城里的这些达官贵人,也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王淼函见到方炎高兴的跑了上来,虽然居了侯夫人,不过王淼函似乎并没有多少变化。
或许是因为没有生过孩子的缘故,即使被封为了候夫人,身上也还保留着一丝少女特有的活泼性,有时候会像小女孩一样的黏着方炎,方炎也不想让王淼函改变什么,这个时代女人一般是不准上私塾的,不过却可以将先生请到自己家中,当然这也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可以有的待遇,以前王淼函就这样度过了几年,陪读的只有自己的丫鬟。而男孩子一般是去公共的私塾上学,有些是一些大户人家集体出资建的私塾。也有衙门的公共私塾可以提供读书的机会。
也有专门供女人读的女则,主要是女人的行为规范,如何成为一名贤妻良母,方炎看过一次女则,觉得里面条条框框的太多了,如何每个女人都按照上面的来做,那样岂不是每个女人都一个样子了。正好王淼函也讨厌那样,所以这学习便被放弃了,方炎更多的是由着王淼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