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等着领钱了,我说你呀,就在这等着吧,等下保准你有生意。”张寡妇热情地说道。其它乡亲们也是连连点头,眼睛看着货担上的各种货物,计算着等下要买点什么了。
那卖货郎顿时大喜,放下担子也随着乡亲们等在下面了。
方家门口,虎头算着各个作坊这个月的产量,另一边王大已经从屋里抬出了一个箱子,在众人面前一打开,顿时引起了一片吸气声,敢情那个箱子里密密麻麻的全是铜钱,在初春的阳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贯贯铜钱放到村民们手中,喜得这些常年见不到几个铜板的乡亲们合不拢嘴,就连碰巧而来的卖货郎也跟着发了一笔小财。果然跟张寡妇说的一般,在乡亲们领完钱后,看到有卖货郎在边上,顿时将货架围了起来,很快,这个卖货郎的两个箩筐就空空如也了,连一个糖块也没有剩下。
“货郎,下次来我们村记得多挑些货来,我这什么都没买到呢。”有人嘀咕道,手中长长一串的铜钱,让他说话都气壮了。
如今的方家村确实不一样,虽然只是刚刚冒出了苗头,有几户村民们的大棚蔬菜已经开始售卖了,其它人更是较着劲似的比拼着。方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民们的脸色,再也不似以前那般的菜色了,一个个走路都更有精神,小孩子们手中也常常看见糖块了。
方炎明白这种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唐朝如今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如今带着乡亲们提前踏入温饱,以后就可以带着他们致富了。当然,这些都是方炎目前力所能及的,等到了以后,他还想扩大范围,让更多的人生活好起来。
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那些六七岁的顽皮孩子都常常跟在方炎身边,一口一个炎哥哥叫的可甜了,结果就是方炎常常要带上一些糖块分发下去。
张老头今天六十有五了,家里两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了,女儿也嫁到了邻村,现在张老头跟着小儿子一起住。小儿媳妇是个贤妻,虽然以前一大家人常常挨饿,张老头那时节经常一手拉着小孙子一手拉着孙女儿,一老两小漫山遍野地挖野菜,可即使是这样,家里还是吃不饱,一家人的脸上常年腊黄腊黄的,没有一个营养跟的上的。
至于肉跟鸡蛋,却是一年也吃不上一回,家里的母鸡下了蛋都还要提到镇上去卖,然后换回盐油。张老头自己过习惯了这种苦日子,只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孙子。
不过今天,儿媳妇却提了足足一长吊子的铜钱回来,摆在家里的桌子上,一家人围着看了好久,最后张老头眼睛都湿润了,哽咽着一个个偷偷溜开了。
在方炎的坚持下,方老爹虽然不情愿,最后还是去镇上将后面订的辕犁给退了。而与此同时,方炎已经在家里开始设计新的曲辕犁了,而且还准备在后面加上犁评。
所谓犁评,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楔,可以微调辕头上下的角度,从而可以深耕和浅耕。新的曲辕犁众人都没有见过,方炎也不多说,而是把脑中的想法画成了图纸,除了犁评,还有压馋、策额等小部件,可以将泥土及时的推向两侧。
家里一下子多了百亩良田,虽然老爹极力反对,不过方炎还是坚持再请短工,不能把自个老爹给累坏了,方家长工待遇好的消息早已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庄,方炎便把这事交给老爹去办了。
铁匠棚里,热火朝天,两天后,方炎新设计出来的曲辕犁便成型了,除了轻便之外,又添加了几个部件,一行人来到自家地里开始试试效果如何。
田垅间,王大耕完了一垅地,兴奋地说道:“少爷,这可真行,这一垅地耕下来了一点不累呢。”
方老爹等人惊喜的围拢上来观看,方炎早有预料,之前的辕犁虽然也是牛拉,但是毕竟重达八九十斤,后面跟着的人想转个方向挪个位置,都相当的废力气。而现在,无论是转向还是深浅,都可以通过手柄前的犁评和策额来完成,王大第一次使用惊喜也就正常了。
第一个成功做出来后,王大便又带着人继续打造了,总的计算下来,现在新的犁辕造价只有以前老式犁的一半,一下子就节省下来了几十贯铜钱。当然,最重要的是,干活的人省了不少的力气。
春天来了,方家人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告别寒冬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村里也一片欣欣向荣,马路两边的柳树发了芽,远远看去一片绿意。
方家的生意重点也转变了,火炉子的生意渐渐退出了,不过宣纸的需求却是供不应求,长安里的文轩阁,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四家店铺,方面位于长安的四个城区。
“少爷,长安的掌柜又来催了,说今天早已就已经断货了,让我们今天就送过去,可是家里的库存一点没有了。”王二道,他暂时负责着家里仓库的出货。
“嗯,我知道了,我再想想办法。”方炎知道家里的下人都已经卯足劲了,现在摆在他面前扩大规模的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家里再建一个作坊,再招聘长工,这个也不困难,有前面一个作坊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二是采取外放的办法,把这些订单交给村民们来做,目前的生产方式投资并不大,一般的中产家庭都可以接受,缺少的只是方炎手中的技术。
最终,方炎选择了第二种,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准备将宣纸的制作技术传授给村民,不过得跟他们签订保密的契文,村里现如今有三十多户人,一百多口人。只要技术到位,至少可以成立十个小作坊,到时候生产的宣纸只能由自己来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