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安排工作

官途迷局 平湖荡舟2276 2311 字 11个月前

袁自立微微点头,他看到材料的时候,也是非常震惊的,这份举报材料,属于匿名举报材料,地方直接指向了安国市胶南县,胶南县的煤矿很多,私人所属的煤矿占了9成以上,如今对煤矿的整改正在开始进行,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所以,胶南县的煤矿安全事故,这段时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来是一种好的情况,可举报信里面明确指出了,如今胶南县煤矿的事故并没有减少,隐瞒不报的情况明显增多,大部分的煤矿,并没有想到如何达标,在检查验收的过程中过关,而是采取了换人的方式,管理人员都是大规模的撤换,煤矿老板清一色用自己的亲人管理煤矿,不管不顾煤矿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尽最大所能遮盖安全责任事故。

举报信中间举出了一个例子,某一家煤矿,因为塌方,有三人失踪,结果,管理人员要求所有的煤矿工人放假一天,这些管理人员晚上进入煤窑进行现场清理,挖出了三人的遗体之后,放在了运煤车的下面,接着装忙煤炭之后,运煤车开到了镇里某一处地方,在这个地方,煤炭被暂时卸下来,三人的遗体有专人进行清洗,同时,通知家属的人已经将家属秘密带到了镇里的某处地方,开始谈判,晓以利害,最终每个死者支付100万元钱了事,双方都不再追究,死者家属将遗体带回去,举办丧事,对外宣称是因为得病死亡的。

整件事情人不知鬼不觉,煤矿工人上班的时候,煤窑里面已经清理干净了,挖煤的工人是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的,他们考虑的是挣钱,再说了,煤矿都是采取的高压政策,谁多嘴就辞退了,挖煤虽然危险,可是待遇是很高的,是一项纯体力活,每天都是按照挖煤量领取的工资,熟练的挖煤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接近万元了,所以,不会有人多嘴。

煤矿发生这样的事情,老板毫不心疼钱,很爽快就拿出来了,要知道,在如今安全责任事故高压的情况下,死人之后,如果是煤矿的管理问题和人为原因造成死亡的,煤矿老板可能会有牢狱之灾。这样处理之后,煤矿老板花钱了,免去了灾祸,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煤矿还在,还能够生产,就可以继续赚钱。可如果上报了,情况就不同了,首先,上面会派出调查组,调查事故形成的原因,其次启动责任追究的程序,责令煤矿停产整顿,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在整顿达标之后,才能够申请继续开工运营,这中间的时间多长,谁也不知道,近来正在进行煤改,没有哪个干部胆大包天,敢于为煤矿开绿灯,最后是赔偿,一样少不了,而且还要迅速拿出钱来,虽然说赔偿的钱少一些,但是,综合算起来,煤矿的损失是更大的,甚至可能因此而破产。

正是因为死者家属能够得到更多的赔偿,所以,目前这样的事情屡有发生,死者的家属能够拿到更多的钱,煤矿老板可以逃脱责任,致使这样的产业链开始形成。表面看,这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中间涉及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煤矿的安全完全没有得到重视,工人的生命依旧在危险之中,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产业链,就是一条随时可以夺去活鲜鲜人命的产业链,在煤矿老板的眼里,生命是明码标价的,只要有钱,死人不算什么。

“李书记,你熟悉煤矿的情况,你说说,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查,严查,一定要捣毁这样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危害太大了,时间长了,会形成巨大的隐患,我们的检查工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举个例子说,在我们到某一处煤矿去检查的时候,煤老板会拿出最完备的材料,对煤窑进行专业的修饰,我们往往抽查其中的两个煤窑之后,便会认为其过关了,这中间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一些退休的国家干部,以前是专门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退休之后,被煤矿高薪聘请,这些退休干部,不是想到如何抓好安全生产,而是在帮助煤矿规避相关的责任,这给我们的整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一边的曹发云和刘大华都是频频点头。见到李兆新说完了,曹发云开口了。

“具体的工作,我们商议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度还是有些大的,煤矿老板有钱了,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我们不敢排除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或者是管理干部没有牵涉到煤矿的利益之中去,前些年我们清理了党政干部入股煤矿的事情,可那大都是自查自纠,具体的内幕如何,不一定掌握清楚了,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大华终于开口了。

“市政府制定的煤改工作规划,第一步是关停小煤窑,用两个月的时间,关停所有不合格的小煤窑,接下来,重点清理煤矿的隐患,都是很复杂的工作,如今市政府组成的专班,已经到所有县市,正在进行清理和排查,三天后,我们将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做出具体的布置,开始关停小煤窑,市公安局将成为这次行动的主力军。”

袁自立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