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7章 搞事的扑街电影

妹控的自我修养 天狐sama 2687 字 11个月前

总之,这位编辑就是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将《我在你心里》跟《匆匆那年》捆绑在了一起,并旁敲侧击的将《匆匆那年》贬的一无是处。

这样的内容,王磊只眼一看就知道了。这是《我在你心里》蹭《匆匆那年》热度的一个手段。

这也就是《我在你心里》跟《匆匆那年》碰巧是同一类型的电影,才让后者受到了牵连,被恶心了一把。

如果《我在你心里》是一部科幻战争类的电影,估计要被恶心的就是《机甲》了。

这种电影的炒作方式成本低廉,效果极好,很适合没有背景,财力不足的新人导演使用。

等王磊看完新闻退出的时候,这条已经进入到热搜的前十,正式出现在广大网友的视野当中。并且它的热度还再不断的上升。

但王磊已经对新闻不感兴趣了,他现在就想看看《我在你心里》的豆瓣酱网评分。

于是他打开豆瓣酱网,结果…………

9.分,只比《机甲》低了.1分,比《匆匆那年》高了整整一分,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好。

甚至可以说,它好的有点吓人了。

再看下面的评论,有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几百字的,也有言简意赅一挥而就十几个字的。

这些评论不论长短,内容都只有一个指向,就是夸《我在你心里》好。

王磊看了一下评论的数量,有几万条之多。

从三四年前,网络进入实名制时代,豆瓣酱网也上行下效,一同展开了实名制行动。

如今的豆瓣酱网,一个账号只对应一个人,并且在同一部电影下面只能发表一条评论。

换句话说,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我在你心里》下面的几万条评论,所对应的就是几万个实名制的账号,再往深了说,这些账号相对应的都是看过电影的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评论的数量说具体一点,一共有5万多,就算5万。

平均每个人花3块购买电影票,那这部电影第一天的票房就是15万,距离当下如此火爆的《匆匆那年》票房只差了5万。

要知道,《匆匆那年》的排片量可是从早到晚,一共七场,而《我在你心里》的排片量却只有三场,还不到《匆匆那年》的一半。

照这么说来,如果给《我在你心里》排片数量增加一倍,拍到六场的话,它的票房就能达到3万,要远远超过《匆匆那年》了。

但是这可能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要知道,《匆匆那年》这么火爆,完全是因为一开始陆平凡跟李小桐的话题效应。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就算它的内容很好,通过口碑一点点的累积票房终归会上去。可第一天的票房却始终会扑街,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相比之下,《我在你心里》的曝光程度比《匆匆那年》还要差很多,它的票房又怎么可能达到这么夸张的程度?

另外,如果《我在你心里》票房真达到15万,它早就上热搜第一了,那些新闻编辑早就给吹爆了,还用发公关文,还用一点一点的把公关文顶上热搜?

《匆匆那年》全天的排片,只有2万的票房都上热搜了呢,更何况是只有三场的排片,15万的票房了。

所以很明显,豆瓣酱网已经沦陷了。别的不敢说,至少《我在你心里》这部电影已经完了。

王磊不得不感叹,水军的力量啊。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军们竟然不甘寂寞,开始跑到《匆匆那年》的电影下面开始刷平分,刷评论。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过去,到陆平凡更新完的时候,《匆匆那年》的平分已经被刷到上,就算只有.1分,它都代表着分量。

给《匆匆那年》评分的观众基数本来就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让平均分下降一分,那都代表着实力,就更不用说它现在下降了.上把第十月三号《我在你心里》的电影票抢购一空了。

也就是说,十月三号这天,《我在你心里》也要跟《匆匆那年》和《机甲》一样,上座率爆满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