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不等他念,便直接伸手一把拿了过来。
看完电报内容之后,杨云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笑容。
抬起头,看向淮河对岸。
果然,对岸芦苇丛中已经升起一根大竹竿,并不停的摇晃,而在竹竿的顶端,赫然正挂在一块迎风招展的红布。
这正是他事先跟麻杆约定好的接头暗号。
“渡河!”
确定对面安全之后,杨云毫不迟疑便下达了渡河的命令。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数百名新一团官兵纷纷从芦苇丛中钻出,其中一些更是联手抬着事先藏匿在这里的小木船。
因为没有小鬼子的阻挠,新一团渡河是异常的轻松,几乎没受到一丝挫折。
两队人马在淮河南岸汇合,而那些小木船则是再次被新一团众官兵抬起并藏匿在芦苇丛中。
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之前他们将小木船藏匿在淮河北岸,而现在却是变成了南岸。
“兄弟们,你们都辛苦了!”
杨云目光扫过侦察连以及那些跟随胡云飞率先渡河的新一团官兵,高声说道。
“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众官兵齐声高喝,同时心里又是一阵的感动。
尽管仅仅只是杨云简单的一句话,但众官兵却是知道团座杨云并不是在敷衍他们,而是发自肺腑。。
士为知己者死,而眼下这些新一团的官兵无疑便原因为他们的团座杨云去赴汤蹈火。
从来,他们都自认为自己微不足道,也从来没有被谁真正的正视过。
而自从跟随杨云一起打鬼子之后,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竟然比很多人都厉害,还可以杀鬼子,成为国之英雄。
没有人不想证明自己,他们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他们的团座杨云根本就没有将他们当外人,个个全都当做兄弟去对待。
不管是吃,还是穿,他们的团座从来都不搞特权。
有好东西,几乎都是留给那些负伤的兄弟。
试问,整个党国,这样的长官,除了他们新一团的团座杨云,还有谁?
……
“进关!”
于学忠原本还有些不情愿,但看到王耀武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不会拒绝。
毕竟他虽然不想跑去新一团独自撤离,但作为第51军的军长,他也得为手下的兄弟们考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身为临淮关守军总指挥,更肩负着守护临淮关的职责;如果因为他的意气用事,从而导致临淮关失守,那他可就成为党国的罪人了。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众联军官兵便如同潮水一般朝临淮关之内撤去。
小鬼子之所以来得如此迅速,也是因为听到战斗之声的缘故。
只是他们终归还是来迟了一步,等他们赶到临淮关前时,联军官兵早已经撤回关内。
没有重炮,小鬼子根本不敢强攻临淮关,于是他们也只能满脸无奈的撤回安全位置。
“什么?”
临淮关第51军指挥部,当听完张少舫的讲诉之后,于学忠竟是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不仅是他,就连王耀武等一众第51师的众军官也没有反应过来,全都一脸愣神的看着他。
第51师众军官尚且如此,其余第51军众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不光瞪大了双眼,嘴巴也是张得老大,几乎都可以塞进一个鹅蛋,而且还是双黄的那种。
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张少舫,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问题听错了。
按照张少舫话中的意思,原来他们并不是被日军给打得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而是他们一直压着日军打,不光将他们打得死伤惨重,甚至如果不计带价的进攻,居然还有机会全歼对他们阵地发起进攻的日军第三师团战斗部队。
而新一团和第113师之所以迟迟没有撤退,乃是为了给他们做掩护。
其间,杨云更是带领新一团的官兵伏击了小鬼子援军,并全歼一个小鬼子步兵大队的人马。
最关键的,新一团的侦察连还被派往了淮河南岸;额,不对,除了侦察连,新一团一营营长胡云飞也带走了200名精锐官兵。
就是凭借着这么一点人马,他们竟是可以堵截住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尽管这个师团并不完整。
但,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即使小鬼子没有机炮部队参战,可哪怕仅仅只是步兵部队,不管是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他们的人数,都要远超新一团和第113师。
是以,听完之后,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目光定定的看着张少舫,期待他能再肯定一次。
“军座,情况就是这样。”
无奈,张少舫只得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再重复一遍,就连新一团为何不撤回临淮关的原因,他也一起说了出来。
寂静!
随着张少舫的话音落下,整个第51军指挥部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几乎落针可闻。
“哈哈哈!杨团长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