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日就在这里下旨意,着温怡公主加封为和硕公主,三贝勒胤祉勤勉,特赐畅春园。”康熙突然说道。坐于宴席末尾的马佳伦格激动不已,看着高高坐于皇帝身边的姐姐荣妃,心里只觉得姐姐这些年总算没有白熬过来了。
一句话,顿时令满座皆惊,只是谁也不敢说出什么来。
温怡公主晋位加封为和硕公主已经够令人侧目了,现在连三贝勒都赐畅春园,不得不令在座的各位皇子们纷纷揣测着康熙的心意了。
“儿臣多谢皇阿玛。”温怡站起身来,对着康熙盈盈下拜。
“儿臣谢皇阿玛,只是儿子不敢受畅春园,还请皇阿玛收回成命。”三贝勒胤祉道。
“有何不敢,朕已经下旨了,岂能更改。你这两年来,为朕为大清所编撰的那两本书籍,可是有功于社稷的大事。且事。朕心意已决,你不必推迟。”康熙道。
直郡王盯着三贝勒看了好几眼,便埋下头自斟了一杯;太子只当是没听见,从头到尾都没看三贝勒一眼;四爷一直就是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似乎康熙所说的与他毫无关系;五爷没反应,七爷是透明人,八爷却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九爷却在一旁坐不住了;十爷、十三爷、十四爷、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都还小,俱都只是盯着台上的戏文看。
“修撰了两本书,就得皇阿玛这么大的赏赐,八哥,咱也去翰林院修书去吧。”九阿哥不忿地说。
“住嘴,皇阿玛的意思是要抬举温怡,她这次回来得真有些蹊跷了。”八爷轻声喝斥了九爷,但是他却心里砸揣测康熙为何接连封赏荣妃以及长公主和三贝勒。
一时之间,本已经逐渐势微的马佳氏有了突起的预兆了。
{}无弹窗几日后,四爷携福晋与兰琴又一次入宫为迎接温怡公主的宫宴。因为是公主,就没有请大臣命妇,也就是荣妃的母族以及康熙的儿子女儿们,自然还有后宫的宫妃们,算是一场家宴吧。
家宴就摆在了畅饮阁,皇帝左边坐着荣妃,右边便是温怡公主,一看就是为这对母子的家宴了。各宫的妃嫔们按照身份的高低依次排列在康熙的左边和右边,依着大阿哥的身份,惠妃坐在左边第一位,紧接着是德妃、良嫔、成嫔、丽嫔、陈贵人、戚贵人、箫贵人等,右边以宜妃为首,下面依次是宛嫔、梅嫔、王贵人、郑贵人、钮贵人(荷兰)等。基本都是在康熙面前有些宠爱的,至于那些没有子嗣又没有宠爱的,早就被康熙忘记了,只能苟活在后宫中某一个角落,任凭自己的年华渐渐消耗在寂静的后宫中。
而皇子从大阿哥开始,自然是跟在自己的额娘后面坐着,福晋和侧福晋则是跟在自己的爷身后坐着,可谓泾渭分明。
康熙讲了几句温怡小时候的事情,引得大家开始思索着早些年前的事情。
“朕记得,保清当时跟保成一块到朕跟前来,一起让朕教你们学射箭、骑马的样子。这一晃,就过去快二十年了,你们都长大了,朕却已入暮年了。”康熙见济济一堂,全部都是自己的妃嫔和子嗣,心里不由得感慨。
“皇上乃春秋鼎盛,儿子等还要在皇阿玛膝下承欢呢。”大阿哥直郡王见康熙提到了自己与太子小时候,连忙应声道。
“皇阿玛龙体康健,儿子还要与皇阿玛比拉弓。”太子也接口道。
“好,你们都大了,不过拉弓的本事也不一定能赢过朕。”康熙笑道。
慧妃见自己的儿子得康熙欢心,不由得面上有关,端起一抹笑意低声对旁边的德妃道:“妹妹,听说皇上为了荣妃责罚了妹妹和宜妃?”
慧妃此时说这话,不过想在一贯压着她一头的德妃跟前显摆下,德妃施然道:“荣妃姐姐的宫里是有些地方不好,是本宫的错,没有及时派人去修缮。不知慧妃姐姐的宫里头有没有,不如现在与妹妹说了吧,也着人一并修了。”
慧妃闻言,尴尬地怔住了,德妃这话什么意思,分明是在说自己是不是也与荣妃一样,久不见圣驾,以至于宫中阑干的漆色都斑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