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孝心

梁九功不敢回视康熙,道:“四贝勒爷一心担心皇上,奴才瞧着他一片孝心,这才忍不住说了几句,皇上要是不愿意听,奴才不说就是了。四贝勒爷和十三阿哥还候在偏房里,皇上要是不乐意见,奴才这就打发人去说。”

康熙勾起一股笑意,骂道:“你个老东西,朕现在是说不得你了么,敢跟朕蹬鼻子上脸的!”

梁九功知道康熙是打消了心里的疑心,心里一松道:“老奴不敢,只是老奴私以为四爷的这个法子确实为了皇上好,齐鲁之地那么多秀才,您要是一个个见,可不知要见到猴年马月呀,不如让他们给你筛选下呢!”

康熙抬手系上了最上面一颗扣子,凉声道:“行了,朕心里有数。你去让他们到正屋来见朕吧。”

梁九功知道康熙的心性,遂不敢多言了,躬身退出。

待四爷将自己的顾虑又详细地说了一边后,再加上十三阿哥在一边补充,倒真的令康熙沉思起来,想了一会儿道:“也罢,朕的精力最近有些不济,你且安排八阿哥、九阿哥他们每人负责一些,筛选出最好的十人来见朕即可。”

四爷见康熙同意了,看了梁九功一眼,并对之报以微笑,后者以报以微笑。

待两人退出去后,康熙凉声道:“梁九功,你啥时候学会与朕的儿子勾搭了?”

梁九功一听,膝盖一软,立刻跪了下去,颤抖着声音说道:“皇上明鉴,奴才万万不可与外廷有任何牵连,还请皇上明鉴!”

康熙盯着梁九功的头看了许久,说道:“罢了,你起来吧,但是朕最讨厌什么,你很清楚,要是让朕发现你尽管明知故犯,就休怪朕不念主仆之情!”

{}无弹窗“你也这么认为?”四爷认真地问道。

“是,齐鲁之地,民风彪悍,再加上对我大清一些政策持反对的汉人也很多,不光是什么余明乱党,还有一个叫‘天地会’的组织,他们打着什么‘反清复明’的口味在江湖中集聚了大批不安分之人。皇阿玛这样冒然接见各路学子,实在是非常冒险之举。”十三阿哥说道。

“不亏是知我的好兄弟,为兄正是担心这些。不过,皇阿玛已经决定,我等再反对也无意了。现在必须去跟皇阿玛提议,护卫之人必须再增加,为兄现在是御前临时总理事,此次护卫之事必须严格再严格,绝不能出一点纰漏。十三,你可要帮为兄!”四爷说道。

“要不,现在我们就再去见皇阿玛,将所虑之事说出来,得到皇阿玛的理解,你我行事也方便些。”十三阿哥说道。

四爷略略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你说得没错!”

两人再次踏入明正堂时,梁九功颇有点惊讶,对两位阿哥说道:“皇上刚刚歇晌了,两位爷要不明日再来?”

四爷立刻说道:“我们候在这里便可。”

梁九功见他这样说了,自然再不能出言阻止,只好请四爷和十三阿哥去偏房坐坐,以等康熙歇晌醒来,才能进去。

两人就坐在偏房用茶,梁九功也没有离开,康熙年纪渐长后,歇晌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以前之需要歇大半个时辰,现在起码一个时辰衣裳才能醒,但是到了晚上又常常睡不着。故此,梁九功计算着时间去伺候康熙起来就行了。

此刻,他见两位皇子等候在偏房,知道他们是因为刚刚那事还想与康熙说,便留下来与两位皇子也说说自己的意见。虽说他只是个阉人,虽说他无儿无女,但是他与康熙接近四十年的主仆之情,并不比父子之情少,而且他对康熙的忠诚已然到了死忠的地步。康熙如果让他去死,那么梁九功比如去死,且可以做到毫无怨言的程度。

四爷知道康熙颇为倚重梁九功,也见他的确是尽心尽力服侍康熙,便对他很有几分客气,道:“公公请坐,皇阿玛歇晌还有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