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霜

永安商行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学徒,名额不多,仅仅十二个,多少人为此争得头破血流,只有徐琰很轻松就进来了。

商行管吃管住,各类学习所需的物品皆已备好,因此可省掉一大笔日常开销。

这次出来,杨氏将家中的所有积蓄都交给了徐琰,大抵有五百文的样子,徐琰觉得眼下的环境十分陌生,周围的人也从未接触过,他很担心这些血汗钱被人顺走,便寄存在了福贵那里。

商行规模较大,统共分设四院,其规模与四合院大同小异。前院大堂用来经营各类商货物品,后三院从左往右依次为讲学堂、七星院和北椿院,讲学堂乃学徒们每日学习的处所,但因院子较大,十来名学徒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便将院中其余的房子用来储物。

七星院为学徒们休憩之地,三人一间卧房,正好住满,院子后面还单独开了间厨房。而位于正北方的北椿院却是别具一格,它是一座楼阁,修葺得十分典雅,楼阁后面开了个池塘,里面种满荷花,入夏之后自成一幅画。

北椿院一楼为先生和商行的伙计的住所,平日里热闹非凡,二楼的房间是专为沈年而准备的,每月月底他都会来此盘点账务,多多少少都会在此住上几日,故而里面的陈设便比别的房间要奢华。

每日的课程都被先生安排妥当了,上午传授算数,下午教习识字,其余时间可做自己想做的事。

嗯……也就是数学课和语文课吧。

来此当学徒的,几乎都是些没有念过书的孩子,不论是算数还是识字,于他们来说堪比登天,学起来费劲得很。

古代算数与二十一世纪的区别不大,但由于没有计算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取而代之的则是最原始、最实用的工具——算盘。

徐琰上辈子虽然是个女孩子,可理性思维非常活跃,“默算”应该是他最为自得的一项本事了,四位数以内的乘法他能迅速地默算出来,而第一日先生所传授的内容又是最基本的加减法,所以他听起特别轻松。

但唯一令他头疼的就是算盘的使用。

这种凝聚了古人智慧的产物,他只有小时候见爷爷使用过,生在爷爷那个年代的几乎人人都会使用算盘,手指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珠,比他用键盘打字的速度还要快。

可他却依赖计算器的简单快捷,便没有学习如何使用算盘。

早知道他会穿越,当初就该学学的……

当学徒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非常轻松,毫无压力。

用过晚饭,少年们便邀着各自的室友回房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去了,徐琰没有急着回屋,反倒是四处逛了起来。

虽然才过去了一天,但徐琰已经察觉到这批学徒人心不齐。上午先生提了个问题,问到了隔壁孙李的头上,很遗憾孙李没能回答上来,随后同徐琰住在一室的韩小六主动举手回答了先生的问题,得到了先生的夸奖,但同时也收到了孙李带着嫉恨的白眼。

后来用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孙李格外针对韩小六,每每韩小六夹到筷子上的菜最后都会被孙李给抢走。韩小六个头不如对方高大,眼神不如对方凶狠,便只得隐忍下来。

果然,不管在什么时候,出头的鸟儿永远是挨枪子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