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过两日,这事就在镇上传开了,老太太为了保全儿子的面子,决定将杨氏沉塘处理掉。
因为此事,徐家二爷的病情陡然加重,以致药石罔灵,他深知发妻是被人陷害,可长兄又不愿出面作证,急火攻心的他当场吐血身亡。
咽气之前二爷曾发出狠话,若徐家上下敢动杨氏半根毫毛,他做鬼也叫众人不得安生。
刘氏本想将二房赶出徐家,孰料竟闹出了人命,再加之二叔临终前的话,她心底有亏欠,日难食夜难寐,在老二的丧礼结束后便假意替杨氏求情,让老太太看在已故二叔的份上饶杨氏不死。
老太太也不想作孽,一尸两命的事是会损德折寿祸及子孙的,思来想去,老太太便打掉了将二儿媳沉塘浸猪笼的念头,于是就把杨氏及梅丫头给赶出了徐家。当年徐老爷子在世时曾留下遗言,徐记粮庄一切财产均归他们兄弟二人共同拥有,可杨氏出府时并没分到丁点财产,连同二爷留下的东西也一并给没收了,仅扔了几件薄衣和三贯钱给了她们娘俩,任其自生自灭。
杨氏被赶出徐家后,镇上的人便开始议论起来,有人说徐二爷病入膏肓,娶了她却没给她什么幸福,作为一个如花之年的女人定是耐不住寂寞,这才背着丈夫偷腥。
偷腥也就罢了,居然偷到自己家里来了,现如今她肚子里的种是不是二爷的还说不准呢!
一时间流言四起,压得杨琳喘不过气来。她本就是个孤女,以为嫁入徐家后就不用再过孤苦无依的生活了,不料最后还是被打回了原形。
出了徐家,梅丫一路上竟出奇地乖巧,不吵也不闹,紧紧抓着娘亲的衣角,小短腿快速移动着,生怕跟不上娘亲的脚步。
她不知道祖母为什么不要娘亲和自己了,但是她知道,爹爹去了很远的地方,以后只有娘亲可以依靠,娘亲不久就要生孩子了,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她玩耍。
以后,娘亲和小不点就由她来保护!
昔年杨琳嫁入徐家的时候,镇上的人都说她上辈子积了德,这一世才能当上少奶奶,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后来见她被扫地出门,昔日羡慕嫉妒她的那些人嘴角乐开了花。
杨氏本想离开这个镇子,去一个没有人提及往事的地方,可以她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本就走不远,只得来到镇子外的椿树村,花了一大半的钱请村中的汉子帮忙盖了间茅草屋,又花了些钱从农妇家买几只鸡鸭养着,眼下梅丫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有肉食,就吃些蛋补补,好过每餐嚼野菜啃树皮,余下的刚好够她买个纺机,足以贴补家用。
椿树村的人大都知道杨氏的事情,许是见她托儿带崽挺可怜的,村中人竟没有排斥她,只是对她敬而远之罢了。杨氏年轻,模样又生得俊,村妇们便无时无刻不看紧自家的男人,但凡男人们敢往她屋子里多瞅一眼,回家后免不了就是一顿好训。
令杨氏欣慰的是,梅丫是个嘴甜的主,又因她小孩心性贪玩贪闹,时常在村中走动,逢人便叔叔伯伯婶婶地叫,一来二去的,大家对这丫头的喜爱俞甚,与杨氏的来往也多了些。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从徐家带出来的钱也已用光,好在院子里的那几只鸡和鸭争气,每天都有蛋吃,勤快点织些布,每个月还能从镇上换些苞谷和大米回来,有闲钱时,还能给梅丫称二两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