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222(重写,换角度)

唱到最后两句的时候,那声音裂云穿石,悲壮雄浑异常。

十四头一次发现这咿咿呀呀的玩意儿,竟然有点子唏嘘不尽的味道。他不由脚步一顿,还未说话,侍卫已经踹门进去喝道:“放肆!先帝大丧期间,奏乐行乐之事一概不许,你好大的胆子!”

十四进去一瞧,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跪在地上发抖:“官爷,俺错了。俺原是昆戏班子的,早上起来惯常要吊嗓子,一时忘了规矩。”

十四心里还想着那两句唱词,心不在焉地问:“你既有一技之长,怎么会流落郊外义庄?”

那少年把头垂得更低:“回,回官爷的话。俺,俺们原是县太爷府上养的昆戏班子,因为国丧中不许宴饮行乐,就打发了出来。因为没人听戏,师兄弟们走的走,死的死,就剩俺一个了……”

十四一愣。康熙驾崩,他原以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人了,没想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世上还有这么多无辜的人在受苦。他不由心生同情:“都没人听戏了,还吊嗓子做什么?”

那少年抓抓脑袋,懵懵懂懂地说:“俺,俺就会唱,也喜欢唱。没人听,俺也得唱。”

“没人听,也得唱?”十四怔怔地重复一遍。他眨眨眼,忽的一笑:“怎么没人听?你叫什么名字?”

“喜儿。”

“好,喜儿。你可愿跟爷回京去?过了丧期,爷给你请乐师组班子,让你上京城戏楼,风风光光地唱!”

喜儿大喜,连连磕头说:“小的愿意,敢问行家贵姓,小的回去给您立长生牌位!”

十四不解:“行家?什么是行家?”

喜儿一愣:“这行里真正懂戏的老爷们,见了面不称姓名,称票友;也不爱别人管他们叫老爷,得叫‘行家’,再厉害些的,叫‘师傅’、‘大拿’。您喜欢听戏,难道不是行家吗?”

“人以群分,有趣!有趣!”十四大笑,笑容沉下来又露出一点落寞:“我以前没工夫听戏,不过不打紧,日后还有的是日子,可以慢慢学。”

深夜,胤祚在明黄帐子里醒过来,望着头顶悬挂的日出云间山河万里图,出了会儿神。胤禛搬到养心殿来住,乾清宫的东西一样没动,唯独把康熙平日里悬的帐子摘了下来,挂在龙床上。

原来这就是皇阿玛每日晨起,第一眼看到的景象么?胤祚抱着枕头暗想,余光一瞥,才发现身边空无一人,本来该大被同眠的三兄弟,其中两个正盘腿坐在炕前,就着一盏油灯,闲坐对弈。

胤祚奇道:“你们倒真成了神仙了,大半夜不睡觉跑来下棋。”

“错过了困头,天也快亮了。”

可是炕桌上还垒着厚厚的折子,胤祚见了更是奇怪:“皇上,这些都不批吗?”

胤禛毫不犹豫地按下一块儿黑子:“留中不发。”

这么多折子,全留中?胤祚好奇地翻了一下,险些惊出一身冷汗。那满满一桌垒得如小山一样的折子,竟然全是参十四的。委婉些的,就说本朝宗室的封号都是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大将军王这个王号不合规矩,理应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