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个荷包

时父时母的房间和兄妹俩房间的构造差不多,只不过大了些,摆放的陈设多了些。

两个箱笼贴着墙壁落在炕上,一张木桌立在靠窗的墙角,桌面上还摊着尚未合起的书页。

时唯走过去轻轻地摸了一下,指尖就染上了淡淡的白灰色痕迹。

这房间,当真是被它的主人抛弃了好久,久到连时间都忍不住在里面留下记号……

时唯在屋子内转了个遍,总共就找到十多本书籍、几盒胭脂,一箱旧衣服以及两套被褥。

把这些东西挨个捋了一遍后全部归拢到炕上,时唯站在一旁,一边用手摸着下巴,一边在心里思考开了:

胭脂,不用说肯定是时母留下的,不过古代没有防腐剂,放了三年之久,多半已经变质了,所以没什么价值;

时父时母的旧衣服,看面料大部分都是棉质的,只有少数几件外衣是拿麻布做的,不过上面都没有补丁,如果请卜大娘帮忙改一改,还能拿给自己和时锋穿,尚且有点用处;

被褥,现在夜里还有些凉,晚上拿来铺在炕上或者盖在身上都好,软和又保暖,还能省些柴禾;

书籍,看起来像是时父经常读的,虽然不知道内容具体是关于哪些方面,但仍然算得上是这堆旧物中价值最高的东西了。

毕竟,书籍向来是传承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小到国家,大到世界,都能在书里找到它们的缩影。

在这个陌生的古代世界,时唯想要融入进去,读书是最安全、也最妥贴的手段。

就是不知道这里的文字她能不能看得明白……

想到这,时唯便忍不住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本书翻了翻。

好在,书里的文字和现代的繁体很像,连蒙带猜地,倒也能读下去。

如此,当真是免了她一个大|麻烦。

时唯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将挑出来的认为有用的东西分成几趟搬到了原主和时锋的屋子,然后在厨房拿了根比较硬实的树枝,便再一次来到时父时母的房间。

这回她没再打量屋子,而是径直停在炕中央的位置,然后慢慢蹲了下去。

农村在堆砌火炕的时候多半会在炕下面留一个炕洞,既方便在冬天烘烤潮湿冰冷的鞋子,又可以放置一些东西,以节省室内空间。

时家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有一点,当初时父请来的盘炕师傅在做炕洞的时候,不知为何并没有将它掏成全开口的,反而在炕洞四周多留出了一部分炕壁,从外面瞧起来就像是个被放倒的抽奖箱子——内里空间大,外面开口小。

为此,时母还曾多次向时父开口抱怨,说是来回往炕洞里取、放东西一点都不方便。

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意外的设计,反而给原主留下了一个可以隐藏东西的地方。

时唯蹲在炕洞前面,用一只手扶住炕沿,然后另一只手试探性地往里面伸去。

三年前时母离开时,曾特意将一个荷包塞到原主的枕头下面,现在想起来,那东西应该算得上是这对父母留给两个孩子的最后一点情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