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父子连心

男儿膝下有黄金,刘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她下跪,并不能提升她在下属面前的人格魅力,反而令人很不舒服。他是她的夫君,至少名义上还是的。

他的夫君为她下跪,说得好听是爱她,说的难听,大约也是惧她。

何况,她本不是南朝正儿八经地公主,而他却是征战骁勇的太守大人。寒风呼啸,天气不算凉快,台阶至上也是冷硬非常。他跪在她的后院里,像个什么话?

心思一回转,小公子哭得愈发大声了。无论奶娘怎么哄他,他就是不肯买账。虽是出生不足一月,却已经知道伸手来抓人,奶娘被他抓了一把,脸上当即起了一条红印子。

奶娘退避不及,尴尬地回头看锦公主,“公主,小公子怕是……想爹了。”

血浓于水的亲情,不管隔着多少山水,总会牵扯着当事人的心。父子血脉相连,也不是锦公主想要断就能断掉的。从出生到此时,二人并未见面,可你看,刘裕在外头跪着,他的儿子竟在屋子里闹着,还知道抓人了。

锦公主大汗淋漓,身上疲乏的紧,听得奶娘这样说,再看小公子哭哭啼啼的踢腾样子,不由得蹙眉。她冷冷垂眸,“抱来。”

奶娘不敢有他,忙将小公子抱到她手中。她伸手接了,孩子踢腾地更加卖力,一双套着手套的小手也被他划拉开,长得嫩嫩的指甲的小家伙,伸手便往母亲脸上划拉。

锦公主避开了。

她盯着孩子涨红地脸,轻声道:“乖儿子,不哭了。咱们吃过奶,就快快睡吧,只有多吃多睡才能长大。只有长大了,才能保护娘,保护你的子民和天下。”

小公子显然不买她的账,闻言不仅没停止哭泣,倒是哭得愈发大声。

外头,刘裕听得哭声,扬声叫了一声,“锦儿。”

这一声锦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只是小公子不明白,一朝听得爹爹的呼唤声,哭闹地愈发厉害,锦公主双手怀抱着他,几乎要抱不住了。

孩子有没有想爹,这下子不用下人们说道,锦公主自己也是一门清。

刘裕心知有人还在李老六之后,当即不做停留,飞快沿着盘山路飞奔。当夜,甚至也并没在山中休息,而是借着月色赶到了山脚下。直到了山脚下密林深处,再也不能前行,这才寻了一处背风的位子,暂时歇息。

一夜戒备,好在一夜安稳。天没亮便继续赶路,就这样一路匆忙,终于从千里之外追回了建康府。建康府这一头,赵林压着他的消息,暂时还没人知道他离了太守府。

如今他归来了,自然也不用压着消息,但也并没将他头前离开的消息放出风去。

对外,赵林一直推辞说刘裕患病在床,就是皇宫里也知会过的。于是,皇宫里刘裕是没急着去,而是径直往流年记报到。

流年记中一片凄冷,前院中的热闹并不能传回后院来。刘裕到的时候,朱瑾和关三爷都不在,只有管事绿云在忙着给下人们分发过冬的衣物。他向绿云打听了一下锦公主近日的景况,绿云言辞支支吾吾,他只好亲自往锦公主的宅院去。

宅院中的人不算少,但都安静万分地值守着,不见半点喧哗。刘裕进门,没人阻拦他。大概,锦公主跟他的关系摆在那里,众人也不愿意见他们二人闹了矛盾。

只是刘裕到了厅门口,便被几个丫鬟挡下,说是要通报一声,便不准他再踏进一步。他停下来,老老实实站在台阶下,一双虎目中却乍然显出一丝温柔。

心有忐忑,却不能言。

锦公主就在卧房之中,因是还未出月子,整个人看上去苍白乏力。又因是难产,则愈发显出虚弱来。大冬天的,她头上裹着厚厚的帕子,身下是厚厚的褥子,脸上背上全是汗水。没办法,女人生下孩子四肢百骸,身体内外皆是虚弱的,这汗水好比是开了闸门的江水,怎么流也流不尽。

两个丫鬟守在床跟前,预备着听她的吩咐,一个嬷嬷蹲在床沿边,小心翼翼为她捏着肿胀的小腿。门帘掀开,丫鬟进门来禀报,“启禀公主,驸马来了。”

驸马自打被她气走,这是多日不来,也不曾来看望她,也不曾看望过孩子。

她转头瞧一眼睡在奶娘怀中的小公主,想着孩子的名字还没定下,不由得蹙眉,“他来做什么?”

丫鬟想了想,“奴见他风尘仆仆,像是才从哪里赶回来。手上也并没给孩子的礼物,却不知道驸马匆匆来此,究竟是为了什么?”

点点头,锦公主道:“那便撵走他,就说我不见。”

早就告诉过刘裕,孩子是唐七的。他如今还来纠缠,显然是对孩子毫不死心。一想到他伙同孙恩,害得她掉下万毒谷,险些瞎掉,他心里头就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