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证言

这两年,太子协理朝政,威严日重,只在太子妃跟前,还是会温和许多。

“你呀,说话还是这般冲动。”

将太子妃拉到身边坐下,“怎么听起来,你像在指责我一般?若宁家七房垮了,那就是我的责任?他宁世昀殆忽职守,是我造成的?”

虞氏缓和了口气,用家常的聊天语气轻言细语:“我可没这么说。”

“那是可用之人,我不会冤枉他的,必会让人细查,给他机会,如何?你说阿摩那臭小子,几年不回算怎么回事?”

“西梁异动,父皇亲自下旨让他与虞大将军联合镇守天擎关,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当年到边关,是他自愿的吗?”

太子罢战:“我的错。宁世昀一事,严阁老亲自过问,那是最正直严明的,且宽心。还有诸多事,有事回头再聊。”

“送殿下。”

太子刚出太子妃寝殿,就遇上丁侧妃,笑微微地问安,太子点点头,吩咐道:“孤很忙,你们不可给太子妃添乱,守好本分。”

看着太子急匆匆的背影,丁侧妃恼得跺脚:“什么叫给太子妃添乱?定是她又在殿下耳边编排我。”

身边侍女提醒她,这还在太子妃寝殿附近呢,不收敛些可不成。

太子妃很快知道了这一幕,冷笑,以前是懒得对付她,自己可不是泥捏的。

“你去寻严阁老,打听一下调查情况,再到别院,让他们送信,叫那丫头别急,她爹的性命是无碍的。”

派遣心腹出门办事,虞氏仍觉心里无底。想到宝昕,很是忧心,她以家人待阿摩,他们总不能伤她的心吧?!

就怪太子不肯通融,既然知道多半是被陷害,把人放了不成吗?法不外乎人情嘛。

王氏本想立即搬家,在十三的劝说下,才暂住西偏院。

原本在西偏院伺候的仆妇,王氏将七房的情况讲了之后,让他们自主选择,反正有好些人的身契压根不在七房。

许多人犹豫了,又想立功又怕死,最后,走掉一多半。

“挺好,干净。”

王氏重新整理了身契,对安心伺候的,记下,以后给予重赏。

又去见过老侯爷,说明七房暂时不便搬离的苦衷,所有使费他们自己负责,或者关闭主院通道,他们作为客人只在角门进出。

宁盛樑原是有些后悔的,可老大仔细打听过,老七落罪是必然的。

收起后悔的心思,他淡淡地对王氏道:“你多虑了,想住多久尽管住。你们的使费,从我这边拨。始终,老七是我儿子。他赌气分家,净身出户,可我是父亲,等他的事情落定,该分你们的,不会少。”

王氏摇头:“七爷怎么说,就怎么办好了。只求父亲出手帮帮他,他是无辜的。”

宁盛樑眼睛眯了眯,这是否无辜,他们说了都不算。

真没想到,这个孩子会有牢狱之灾!

“要相信太子殿下,那是未来的君上。”

王氏有些失望,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有意思吗?

“是,那媳妇就不打扰父亲了。”

冉大人依然毫无消息,调查的重点放在可做旁证的主簿与司仓身上,毕竟,这事他们也难以推卸责任。

知道自己也许会担罪,两人也不敢因怨恨宁世昀的折腾而故意不开口了。

“三大仓的休沐原是半月一轮,只固守自己所在仓。可去年开始,宁大人改变了轮休时间,大家一月一轮,三大仓轮流换守。按说,这样的方式下市不该出问题的。而且,宁大人最近几个月非常谨慎细心,咱仓那是鼠洞都没有一个,够折腾的。宁大人,不可能换走粮食。”

司仓道:“宁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太仔细,哪个粮仓不出点纰漏的?他是恨不得仓里连头发丝都没有。督促得紧呐,下面的人恨他,又敬他,也不知道是谁怎么钻的空子,害人。”

有了主簿与司仓的证词,可以证明宁世昀不是监守自盗,但是人在眼皮下换走粮食,身为上官之一,难逃罪责。

“必须尽快找到冉大人,才能定罪。奇怪,莫非这事与冉大人有关?”

十三将初步的结果转告王氏,王氏立即就去了冉府。

冉夫人在家也是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