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乌衣巷的琅琊王家,王昚、王胄兄弟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再一次展露在世人面前,被杨广任命‘学士’的头衔。
为了结交安抚江南士族,晋王杨广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效法东晋名相王导,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江南方言。
杨广到了江南之后,所做的一切都看在了世人的眼里。拉近了他和江南士人的距离,使他很快融入到了江南士人的生活环境,大大缓和了江南士人对隋朝的敌对情绪。
一招招贤纳士打破了晋王杨广在江南寸步难行的局面,一部《江都集礼》,调动起了江南知名人士的积极性。编写《江都集礼》,把江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对那些江南名士来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他们感激晋王杨广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在在《江南集礼》的序里潘徽代表他们写到“上柱国、太尉、扬州总管晋王握珪璋之宝,履神明之德,隆化赞杰,藏用显仁。地居周、召,业冠河楚,允文允武,多才多艺。”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安抚江南士族的同时,晋王杨广还得操心着江南人民的信仰问题。
秦孝王杨俊偕苏威等人治理江南的时候,曾经大举封寺驱逐僧侣,废黜佛教。等晋王杨广到江南的时候,江南近千座寺庙禅院只剩下了不到一百座。
人一旦没了信仰,心难免会乱。所以来江南之前文帝杨坚就一再交代杨广要重兴佛教,聚拢人心。
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是信仰佛教的,耳濡目染,晋王杨广从小对佛教就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仰。
走进建康城里最大的寺院济身寺,晋王杨广禁不住止住了脚步。
南梁和南陈都很重视佛教,南陈未灭之前建康城里佛寺林立,寺院宏伟奢华,僧尼十万有余,资产丰沃。
可现在,在晋王杨广的眼前却是蛛网密布,恐怖阴森之景。
“兴佛,势在必行-----”晋王杨广一脸痛心的模样站在济身寺大殿前对着随行而来的所有官员说道。
“僧侣中有很多叛逆之徒-----”有人提醒道。
“树大有枯枝,我们不能因为一片枯叶就把整棵大树都砍掉。”杨广正色道。
隋朝之前,官员的选拔大多从世族集团中产生,不论高低贵贱通过考核来招纳人才,古往今来这还是第一次。
扬州行台府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在读书人中传开了。
茶馆里,市集上,甚至春香楼里都在议论着这个消息。
“从此以后有学识的读书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做官,按考核成绩选拔人才------”
“这个消息是假的吧?”
“肯定是假的,咱们平民百姓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官的。”
“是真的,很多人都已经去报名了----”
“哇,我们寒门也能出贵子了!”
“太好了,我这就去准备报名------”
“简直是胡闹----”
“这是想削弱我们世族的势力----”
“这是在打我们的脸----”
“凭着一个考核就能选拔出人才?简直是痴心妄想------”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此做法褒贬不一。
晋王杨广贴出告示招贤纳士其实只是安抚民心的一种手段,他没想到在百姓中反响会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