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杨广若有所思地看了谢讽一眼,心里有所感悟。
此时一叶轻舟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掌船的艄公也是当地的渔民,谢讽登上小舟,对着晋王杨广深深一拜:“王爷静待在下的好消息吧。”
“等等我-----”张须陀连忙跟了上去。
小舟顺流而下,向着鄱阳湖飞驶而去。
鄱阳湖两岸的百姓大都打鱼为生,两军交战之际渔民白天不敢露头,晚上却有不少偷偷出船打渔。谢讽的小船行驶在湖面上倒也不显得突兀。
小船行进得很快,没多长时间就钻进了芦苇荡,辗转腾挪了一会儿到了南岸大营附近。按照预先商量好的,张须陀和谢讽当夜住在了撑船的渔民家。
第二天正午时分,谢讽手持佛珠,嘴里念念有词,慢慢靠近叛军大营。
守门的士兵伸手拦住了他的脚步。
“大师,请留步,这里是我们饶州大营,闲人不可乱闯!”
“这里紫气冲天,一看就是王者所在,不知你家主上姓氏名谁?”谢讽的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模样。
“我家主上乃是鄱阳王吴世华,你若是想求见的话也不是不可。”守门侍卫意有所动。
“劳烦施主通禀一声,就说九龙山南华寺了然大师求见。”谢讽顺势行礼道。
守门侍卫见谢讽年龄虽然不大,可是一身仙风道骨的模样,心想此人必是高人,不敢有所怠慢,慌忙一路小跑进了吴世华的大帐。
“报----门外来了个九华山南华寺的和尚,自称是了然大师,见咱们大营紫气升腾特来拜见大王。”
听了这话,吴世华心里大喜。
“速速通传!”
随行而来的谢家子弟谢讽沉吟片刻之后说道:“鄱阳湖的叛军多是由渔民组成,他们世代生活在水边,擅长轻舟小船作战,尤其擅长水下功夫,船小好调头,而我方大型战舰在鄱阳湖水域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
谢讽说出了实情,对此何蛮深有体会,今日若不是他水战经验丰富,早就折在了鄱阳湖里。
何蛮点了点头道:“我们的战舰只适合在长江这种宽阔的江河作战,不适合这种江岔湖泊,另外我们隋军的水性再好也赶不上那些叛乱的渔民,他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芦苇荡里一藏我们想找都困难。”
张须陀也跟着叹了口气:“这要是在陆地上,我一枪一个,挑死他们,可到了水里我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了,任人宰割了。”
“一时之间要是想造出来适合作战的小船也难----”宇文述跟着感叹道。
众人议论纷纷,许久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对战策略,晋王杨广更是眉头紧皱,无计可施。
半晌,他抬起头来对着众人道:“大家先散了吧,都回去仔细琢磨一下,群策群力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众人依言散去,独有谢讽留了下来。
“谢讽,可是有了退敌良策?”晋王杨广客气地询问道。
谢讽没有直接回答杨广的问话,反而反问道:“王爷以为天下最善变的是什么?”
这话让晋王杨广愣了愣神,一时之间不知道他想要表述什么,便直眼看着谢讽,等待他的答案。
谢讽没用杨广久等,旋即笑着揭开谜底道:“人心,人心是世上变化最快的东西,万事万物变化再快也没有人心变得快。”
“所以你想利用反间计从叛军内部瓦解他们?”杨广恍然道。
谢讽点了点头:“鄱阳湖的叛匪如此猖獗,我们硬攻的话即便攻打下来也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若另寻他途从根本上击溃他们的心里防线。”
这话让晋王杨广眼神一亮:“此计甚妙,你有何妙招,不妨说来一听。”
“吴世华是土生土长的鄱阳湖人,渔民出身,没有什么大的学问,仅凭一腔热血聚集起的乌合之众,凭什么笼络人心?二个字‘权’和‘利’,只要我们从这方面入手即不难瓦解这帮叛军。”
晋王杨广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道:“先生需要本王做什么尽管吩咐。”
由谢讽上升到了先生,这让谢讽心里一动,明白自己在晋王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