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杨广淡笑道。
杨广很善于调节气氛,没多久他就跟谢讽聊得兴致勃勃。
杨拓站在旁边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水榭外候着的老管家很好奇,凑到跟前仔细听了听,忍不住叹了口气。谢家少爷从小喜欢研究菜谱,长大了更是喜欢亲手做菜给家人品尝,此时正眉飞色舞地跟杨广谈论着南北菜肴的不同之处。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我们江南方人爱米饭,你们北方人喜面食,我们建康地处南北交汇之地,口味兼容南北特点,你们北方的面食和江南腹地的甜食在这里都能找到------”
“谢少爷对美食文化深有研究啊。”杨广笑着说道。
“略有涉猎,南北菜系都会做一点。”谢讽说这话的时候,挺胸抬头非常有自信。
这话让老管家有点听不下去了,他走进水榭,道:“少爷,客人来了许久了,老奴已经备下茶点,请招呼客人进屋吃茶吧。”
谢讽难得找个知音,一下子被打断了心里有点烦躁,看了老管家一眼,却没多说什么。招呼这杨广道:“王爷请随在下去客厅一坐,哪里已经备下茶点。”
“有劳-----”杨广客气地点了点头。
客厅很大,陈设略显古朴,还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主宾分坐,老管家在杨广的面前摆了一只银白色的茶碗,给谢讽的却仅仅是只青瓷的。
杨广略有所思地看了老管家一眼。
谢讽慌忙解释道:“晋王殿下不要误会,您的那只茶碗是专门给贵客用的纯银茶碗,-------”
银子可以验毒,在隋朝,王族之间相互存在着戒心,招待客人的时候用银质茶碗多少有点向对方示好的意味。
谢讽一说出‘纯银茶碗’这四个字,杨广就明白了他要表达的含义。世家也怕惹祸上身,给自己用纯银制品一、是为了彰显世家的底蕴,二是为了表达主家的诚意。
当杨拓把杨素说王家快没有隔夜米的表情演示给晋王杨广的时候,杨广笑了,笑得让杨拓有种想帮他把嘴合上的冲动。
看到杨拓像只小豹子一样要发飙的神情,杨广更是止不住地笑了起来:“来到淮南行台大营这么久了,本王的心里一直紧绷着,好不容易捡个笑料,你且让我笑一会儿。”
杨拓人虽然小,可是跟着祖父学习了两年,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得捧着,这点眼力架还是有的。他心里明白晋王殿下表面看着对自己一团和气,和蔼可亲,实际上却是个很冷峻非常有城府的人。
杨拓最终没敢发飙,他看着晋王杨广的脸,不放过他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
“杨将军让你过来只是为了传这几句话吗?”笑过之后,晋王杨广正色道。
杨拓一边揣测着杨广的心思,一边试探着说道:“祖父说他那里刀光剑影的不太安全,让我到王爷这里来躲躲。”
杨素的那点小心思杨广一眼就看了个明白。
他略微沉吟了片刻道:“你祖父的意思是让本王去拜访一下谢家和王家,你是不是也想跟着去啊?”
杨拓就盼着晋王能问这句话呢,他心里暗喜,面上却一脸无邪地说道:“多谢王爷抬举,杨拓愿意跟随王爷一同去江南。”
杨广目光微闪,心里暗赞杨素把这个孩子教得好,进退得宜,将门虎子。
“谢家和王家虽然败落了,可该有的家风一点都不少,你跟我过去之后,多听多看,遇事多隐忍,切记戒急戒躁。”杨广交代道。
“杨拓谨记。”杨拓非常虚心地答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东吴以来,建康城里的秦淮河两岸便是繁华的商业区,也是达官贵人们喜欢流连的场所。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更是文人雅士名门望族们聚居之所。
晋王杨广带着杨拓行走在乌衣巷的街上,眉头紧皱,来之前他一夜未睡,把王家谢家的以及他们的人脉关系研究了个透,可走在这条街上他才意识到,很多事情光靠纸上研究是不行的,文化底蕴的东西是渗透道骨子里的。
乌衣巷衰败了,两侧的房屋都很古旧,许久没有修缮的样子,可高门大宅特有的那种古玩字画般的古朴雅致却丝毫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