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随着谢贞去世后,陈郡谢家伴着乌衣巷一道,一起没落了。”
杨素存了要栽培杨拓的心,讲起这些世家历史来格外的细致。
“祖父的意思是想说动谢家,让他支持我们大隋伐陈?”杨拓恍然道。
杨素点了点头:“虎落平川余威在,谢家子弟在世家之中,在南陈文人雅士之间还是能够振臂一呼的。”
“且不说谢家会不会接受我们的好意,单凭一个没落的谢家可能还不足以成事。”杨拓想了一下子之后说道。
“其实除了谢家,还有一家可以利用。”杨素沉吟片刻说道。
“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
‘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沈约)。
《二十四孝》《二十四悌》中闻名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奠基了琅琊王氏,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从南梁时期开始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除王羲之外,还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辈兄弟,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儿孙辈,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文人雅士之中可以算得上是泰山北斗。
由于与陈郡谢氏同样的原因,侯景之乱之后琅琊王氏开始衰弱,这时候,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祖父认为王家会接受我们的拉拢吗?”
杨拓认为豪门世家是一个讲究风骨的地方,宁死不受嗟来之食,想拉拢王家为大隋卖命的话,估计很难。
杨素却不这么认为,他不屑一顾的撇了撇嘴:“王家现在只剩下个空架子给外人看了,家里都快没有隔夜的米了,还有什么脸面放不下的。”
晋王杨广在跟江边大营柳敏对峙的时候,荆州的行军元帅杨素也在紧皱眉头。
虽然大陈的朝廷昏庸无能,但是江南民间的能人异士、热血男儿一点都不少,随着大隋战场的扩大,利益受到威胁的江南豪门世家也行动了起来。
杨素攻陷西陵峡口进占荆州之后,前来行刺的刺客一波又一波。
“苍蝇太多,赶也赶不尽,杀也杀不完,真是太烦人了。”一个清脆的童声在杨素的大帐内响起。
此时杨素的大帐之中,除了略有所思地看着行军图的杨素外还有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杨拓,杨玄感的庶子,因为他在太子府里闹的那一场事传到杨素的耳朵里之后,入了他的眼,被他带到了行军大营里来磨练。
“拓儿,你认为现在我们伐陈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杨素把目光投向杨拓,问出口的话丝毫没有把他当做孩子来看待。
杨拓也没像一般孩子一样轻视杨素的问话,他仔细想了一下之后,面色凝重,像个满怀心事的成年人一般,沉声说道:“江南的能人异士和坚持汉统的豪门世家---------”
江南的豪门世家跟北方的关陇贵族一样,都掌握着国家的命脉。相比较关陇贵族而言,南方世家的势力更为庞大,支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转,可以说是大陈王朝真正的无冕之王。有的时候游戏人生的陈叔宝都不得不看着这帮世家豪门的脸色行事。
大隋攻打陈朝,真正害怕的不是陈叔宝,而是这些豪门世家。大陈灭了,受伤害最大的是他们的利益。
“拓儿,你想不想一劳永逸的把这些苍蝇赶走?”杨素突然开口问道。
“想-----,可是他们好像无穷无尽,杀之不竭。”杨拓略有苦恼地说道。
“如果有一只苍蝇来盯你,你会怎么做?”杨素问道。
“我会拍死他-----”杨拓不假思索地说道。
“如果有一群苍蝇来盯你呢?”杨素又问道。
“像现在这样尽量赶走他们吧?”杨拓想了一下说道。
“是不是觉得有点被动了?”杨素引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