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更换湘州刺史

隋炀也是帝 西门羽月 2302 字 9个月前

“臣惶恐-------”施文庆擦了擦自己额角的冷汗,胆战心惊的回答道。

“没什么好惶恐的,寡人准了你的奏请,不过有一点,你走之前要跟沈客卿把工作交接好了,不要让他拿那些繁琐小事来骚扰寡人。”陈叔宝沉声说道。

“臣谨记!”施文庆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施文庆的工作交接需要一段时间,按照陈叔宝的口谕,没走之前他与沈客卿两人共同执掌朝政。

在朝上讨论军情的时候,护军将军樊毅对尚书仆射袁宪说:“京口,采石都是战略要地,各须精兵五千人,还要出动金翅舰船两百艘,沿江上下往来巡查,以为防备。”

“此言甚是-----”

袁宪和骠骑将军萧摩诃都赞成樊毅的建议,于是与文武群臣共同商议,想奏请按照樊毅的计策部署。

施文庆恐怕自己去湘州的时候无兵可带,朝廷因而撤销自己出守任职,而沈客卿又认为施文庆出朝任职对自己有利,自己得以专擅朝政;因此,二人狼狈为奸在朝堂上说:“如果有什么议论请求,不一定要当面向皇上陈奏;只要写好书表文启,就立即代为转交呈奏。”

袁宪等人看不透这两人的打算,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施文庆、沈客卿两人拿着奏疏入宫。二人对陈叔宝说:“隋朝侵扰我们陈朝边境已经好多年了,每次都无疾而终,边镇将帅足以抵挡。如果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恐怕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

“你们看着办吧,些许小事以后不要拿到寡人面前讨论。”陈叔宝不耐烦的说道。

没过多久,晋王杨广率军登临长江北岸。南岸地区出现了大批间谍探子,他们到处散播说隋朝没有充裕的船只过江,江北的屯聚军队只是隋军驻江军队在换防,并非为了出兵大陈。

配合这些谣言,晋王杨广下令让贺若弼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进大量船只秘藏起来,接着又购买了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了江北。

江南的守军远远看过去,不屑一顾:“凭着五六十艘破船就想攻打我们大陈,真是痴心妄想。”

内忧外患之际,陈叔宝突然奇想,他将陈嶷、陈彦两位王爷征召回京参加正月的元会。同时他下令让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都跟从两位王爷开返建康,据说是想借机向后梁降附军民显示陈朝强大的声势。

如此一来整个长江江面上没有了一只战船,而上游各州的军队都受到杨素军队的阻拦,无法增援下游的危机。

陈叔宝的弟弟湘州刺史晋熙王陈叔文,据守湘州多年,勤政爱民,非常善于笼络民心,陈叔宝对他心里有所顾忌,在抗隋过程中他不仅不给陈叔文提供援兵,还处处辖制这他的行动。

“抗隋是件大事,我应该派个可靠的人去湘州。”他对张丽华说道。

“皇上不是打算把大陈送给隋朝了吗?你突然又热心起来了呢?”张丽华不解地问道。

“寡人听尚书仆射袁宪说,大隋发出话来要用我的头颅祭奠战死的将士,故此大陈无论如何不能落入隋军的手里。”陈叔宝此时抗隋的态度突然坚硬起来。

这种话听起来就很假,可胆小的陈叔宝竟然相信了。抗隋的热情从未有过的高涨起来。

“皇上有何打算?”张丽华问道。

“寡人想派人去湘州做刺史,召陈叔文回京。”陈叔宝说道。

“为什么?”张丽华有点看不透陈叔宝了。

有些理由是无法宣于口的,能说出来的理由不一定是真的原因。

“危难之际寡人想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同生同死。”陈叔宝大义凛然地说道。

这个理由让张丽华失笑,岔开话题问道:“皇上心中可有湘州刺史的人选了?”

陈叔宝非常苦恼地说道:“这也是寡人头疼的问题,俗话说得好施恩才能图报,寡人平日里对文武百官很少施恩,危难关头派他们去湘州恐怕他们不会为寡人卖力,一时间没有放心可用的人,真是愁啊!”

“皇上怎么没有可用之人?施文庆,沈客卿、袁宪、江总不都可以用吗?”张丽华给陈叔宝出主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