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小鬼子拼命抵抗,甚至,有些小鬼子受了重伤后,不要命之下,抱着几颗拉掉雷环的跳下来,跟大家同归于尽。
于是,各攻击小队不得不再次撤退。
第三次,一开始,各攻击小队进行的还蛮顺利的,甚至有几个小队不损伤一人的情况下,都要攻击到三楼了,这让大家喜出望外。
可是,谁也不知道,这居然是小鬼子设的一个局。
这不,当这些攻击小队最少也攻击到二楼的时候,小鬼子主力突然派出大批人马,从各大楼的另一端直接冲上去。
这样一来,就等于给各攻击小队来了个上下夹击,一时间,枪声四作,爆炸声沸腾……
眼看着各攻击小队被小鬼子上下夹击,连长真是又急又怒又惊,一头汗水中,脸都白了,自然也就明白,自己一不小心居然着了小鬼子的道,被小鬼子利用自己急切想拿下对面那一片大楼的焦虑心态,而布置下了这个套。而自己也正是因为急于成功,一时不察,还真就上当了。现在,对面最少有五支小分队被困在大楼的中间,被小鬼子上下夹击,形势十分危险。
自己必须要带人去救援。
可还没等他想到办法,对面那些有货物的仓库中的小鬼子,居然同时加大了火力……显然,这些小鬼子也一定是接到了命令,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想利用火力压制住这边,同时也吸引这边的精力,让其无法对被困在各大楼中间的各小分队予以救援。
这样一来,连长他们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想要救援对面的战友,可问题是,小鬼子全力开火,甚至,连街道上明明没有人影,可小鬼子还是往那里扔一颗,显然是在恐吓和威慑。这样的话,连长就算是想让大家冒险冲过去都不敢了,因为在小鬼子火力网之下这样做,绝对会为这短短十二米的距离,付出更多的生命。
但问题是,不救援又不行。一时间,连长等人除了让大家加大火力跟对面大楼里的小鬼子对射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办法,只能如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
而就在这时,李峰他们跟对面楼顶的小鬼子互扔和,扔的十分欢快,这密集的爆炸声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一样十分显眼,自然也就引起了四连长等人的注意。
四连长听着这爆炸声足足愣了五秒后,一拍大腿,居然笑了起来……
众人面面相视,彼此眼神中都流露出了浓浓地不解和几分担忧。
若没有那么多爆炸声,说的再准确点,如果没有动用集束或者吧的话,他们绝对不会担心,而只会满心欢喜。
因为这是八路军最常用的近战战术:先扔两拨过去,然后趁着尘土飞扬,敌人还没来得及还击的机会,一鼓作气的冲过去跟敌人肉搏……八路军穷苦,武器弹药基本上全靠缴获,所以,不得不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
如果没有动用集束或者,那么,虽然这爆炸声确实密集了点,但毕竟跟大家经常采用的战术没有大的区别,李峰他们也不会多想。
可问题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往往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而动用了集束或者包,就等同于过了大家经常使用的战术的这个度,也就是说,现在形势很危急,危急到指挥员不得不下令冒险冲锋,甚至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味道在里面。这就让人担心了。
事实上,李峰等人绝对不会想到,下面街道上进攻的战友们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之所以会突然动用这么密集的,动用包和集束,这跟李峰他们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这事的源头就在李峰等人身上。
下马街连同人行道总宽度为十二米,但是,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或三层楼的建筑,多是水泥和砖块修建,十分结实。而且,因为其中大部分都采用一楼门面,二楼三楼仓库的方式,只是现在是战争年代,很多人都逃难到大后方去了,所以,这些大楼里大部分都是空荡荡地,只有少部分存有少量的货物。
可正是这有少量的货物的大楼,最让人头疼。别的不说,只说小鬼子占据这些存有货物的大楼后,只需要随意搬几袋货物到窗口,就能形成有效的工事。而且,只要他们把多余的货物往楼梯口一扔,堆积堵塞楼梯过道,你就是用炸,一时半会也别想炸开,更别说想要顺着楼道攻上去了。
倒是那些没有货物的大楼,因为窗户大开,没有遮挡物,丢颗进去就很容易干掉里面的小鬼子。
而小鬼子也不是蠢货,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时间紧迫之下,他们也把防守在大楼中,协同控制大楼制高点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那些有货物的大楼中,如此一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防卫作用。
四连的人一开始自然没想到这些。
战斗一开始,四连负责从街道攻过去的人马,一开始还算顺利,毕竟,街道就这么点宽度,只需要集中火力掩护几秒钟,就足够一支支突击班冲到对面楼下。
可接下来,大家遇到的麻烦就越来越大了,而且,困难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