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此战最大的一次伤亡率发生了。
下游一百五十个二鬼子和上游两百多二鬼子外加几十个小鬼子几乎是同时渡河。
下游的二鬼子还好点,他们没敢提前开枪,而是小心翼翼地边渡河边警惕的看着河对岸,只是,从他们越走越慢,越来越紧张的表情中就可以想象得到,此时此刻,他们内心有多恐惧。以至于他们下意识的越走越抱团,害的他们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十几个督战的小鬼子都看不下去,而不得不大声的呵斥他们尽量分散,集中在一起,容易成为对面重点照顾的活靶子。
只是,这样的喊声,效果并不怎么好……大家巴不得立即开溜,士气早就没了,也只有抱团取暖的方式,加上心里侥幸心态作祟,还能慢吞吞地前进,否则,早就鸟兽散了。
用那句老话来体现现在这拨二鬼子的状态最为合适——没打出去的拳头最让人担忧!
由此,下游的情况几乎是死寂一片中进行。
与之相比,上游的情况刚好相反。
小鬼子集中于此,自然是希望以此为突破点。
所以,一上来,他们不仅把最后的炮弹打出去,就是轻、重机枪也同时开火。
在小鬼子不断的催促下,大头阵的二鬼子别无选择,只好边开枪边冲锋,心里还期盼着在小鬼子密集的火力之下,对面的敌人能顾此失彼,最少忙于躲避炮弹而无暇顾及到他们。
所以,上游的二鬼子们冲的格外快,打的格外猛。以至于都越冲越快,甚至还发出了鼓舞般的大叫。
而上游对面的民兵和突击团的士兵们严格按照王忠军的命令,不理会对面的挑衅,不提前暴露自身的火力点,等待着最佳射击时间……
很快,二鬼子们就冲到了河中间,时机成熟了。
“打!”
……
“同志们!狠狠地打!不要留情,把这帮忘记自己祖宗的狗东西都给我送去见他们的祖宗。”
“啪!啪!啪……”
“砰!砰!砰……”
“哒!哒!哒……”
“噌!噌!噌……”
轻机枪声多半都是王忠军他们阵地上发出,这边强机枪多;而重机枪声则是对面小鬼子们打出来的,因为王忠军他们没有重机枪。
有意思的是,再也没有爆炸声了:小鬼子的小钢炮没了炮弹,而在这样密集而近距离的情况下,不管是扔还是,说实话,被击伤的风险几率太高,一个不好,就和可能还没丢出去,自己就被打死打伤,然后,就在自己身边爆炸了……无论是杀伤力还是威慑力都比子弹要强大得多。
一般来说,阵地战的互射中,扔的前提是能大致确保自己在扔的时候不会被击中。而现在,可以说,一方没有战壕,最多也只有一个单兵坑,另一方就更不用说了,能找到一个遮挡物就算是运气爆天了,这样的情况下,要是贸然扔,还不如直接用枪来跟对方互射了。
正因如此近的距离,却又隔河互射,加上双方又都准备不足,以至于这样的战斗格外激烈。
别的不说,光是双方的机枪手,都被对方的神枪手重点照顾,死伤惨重。
冲上小木桥的二鬼子,跟小鬼子的结果简直一模一样,冲在最前面的那几个直接被干掉,后面几个则很有眼力劲的跳河,然后能否或者回到岸上就看运气了。
几分钟后,二鬼子们受不了了,首先败下阵来。
对此,小鬼子督战队都没有任何办法:关键是他们太清楚二鬼子们是个什么尿性了,要二鬼子们打这样的强攻战役,那简直就是逼迫二鬼子们造反,无奈之下,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二鬼子们退回来。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双方都没有发生战斗:王忠军他们虽然是被动防守,可仗着地利优势,如顽石一样牢牢地守住的小木桥及河岸。不管小鬼子们使用什么花招,都绝不离开阵地,最多就是射击而已。
而小鬼子们虽然占据着主动权,可一来没有炮弹,二来有这条河挡在中间,他们试着往上、下游派兵,想绕道,结果,都受到了阻击。面对这样的情况,小鬼子一时也没有办法。
当然,之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战斗,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鬼子把派往下游的那两百来个二鬼子召回来……可是,派往下游的那两百来个二鬼子对于小鬼子把自己召集回去的用意心里一清二楚,自然找着各种借口不愿意回来,对此,小鬼子几次召集不成后,最终派了个小鬼子军官过去,连哄带骗外加威胁,总算是把这两百来个心不甘情不愿的二鬼子们召集回来了。再加上二鬼子们有意拖延,短短几里路的距离,这一来二去的,硬是让二鬼子从头到尾总共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来到小鬼子们面前。
不过让二鬼子们不解的是,原本以为自己如此拖拉,以小鬼子的暴脾气,铁定得把自己狠狠地呵斥一顿,说不定,有几个当官的要倒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