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拒绝!

向胜利前进 火树 3553 字 9个月前

因为谁都知道,面对面,硬碰硬的阵地战,基本上就是实力的碰撞,其过程惨烈,其结果必然是损失过大。

尤其是,小鬼子整体实力强于张青山他们。正常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结果:张青山他们失败的话,损失必然惨烈。就算张青山他们胜利了,也必然是个惨胜。

所以,阵地战的结果就是:张青山他们这一方,必然会损失巨大。

八路军实力还弱小,很多事都是刚刚起步,就如突击团这样的,成立还不到一年了。

此时,正是蛰伏期,最正确的办法就是边打边壮大,而不是为了某一次战斗就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一点力量全部投入其中,毕其功于一役。更何况还是这种过于冒险,且胜算不大的大战当中。

四,战略意义上,好处要远远小于坏处,不值得这么做。

如果按照张青山这个计划,就算是最好的结果——惨胜。那么,接下来怎么办?

小鬼子现在兵锋强劲,正处于嚣张时期,就算这一仗全歼了小鬼子四千人马,可是,以小鬼子现在的实力,加上其机械化部队的迅速便捷,可以很快就调来更多的兵力。

反观张青山这边,一旦他们损失过大,那么,整个形势就会处于过度被动的地步了。

师部方面就算把全师的兵力都调拨过来,实力方面且不说,光是在赶来的速度上,很可能比不过小鬼子,毕竟,机械化的优势过于明显,师部这边光靠两条腿走路,速度跟不上不说,关键是累的够呛。到时候,小鬼子跳下车就战,师部这边就麻烦大了。

而且,师部把兵力全都调过来,那么,小鬼子仗着机械化的速度,突然从其他方面下手……这样一来,师部就会过于被动,等于被小鬼子牵着鼻子走。

况且,小鬼子不傻。到时候,小鬼子只需要在别的方面调集一点兵力,师部就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兵力来对抗。如此一来,就等于分兵。再结合到张青山他们的实力,到时候,实力又会不如小鬼子。

所以,这么干,战略上会过于被动。

还有一点,张青山这样的计划,虽然是视敌情之变而变,可问题是,这变的也太快了。让先前制定,并且已经传达,现在已经行动起来的原计划怎么办?作战计划一变再变,军中大忌。

……

想明白这里面的各种问题,张青山也只能看着满天星,长长地叹了口气,只得让部队加快速度,继续向三桥县县城前进……

不鸣则已,一鸣惊天!

不得不说,张青山这个计策实在是太惊人了,当然,你要说这个计策太冒险,也正确。

要知道,这个时候,就纯军事整体实力而言,八路军远不如国军,国军却比不过小鬼子。

别的不说,就拿拼刺刀而言,往往需要两到三个士兵,才能干掉一个小鬼子,由此可见双方的差距。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吃不饱饭绝对是其中关键原因之一……这可不是笔者瞎说,而是很多当年参加过抗战,跟小鬼子拼过刺刀的英雄亲口说的。不管训练度如何,但长期吃不饱饭,力气方面绝对弱。也许一开始还能凭借一口怒气拼杀,但拼杀时间一长,吃不饱饭,造成力气延续不足的大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反观小鬼子的饭菜,营养相对要丰富得多,搭配也合理的多……以至于一直到现在,日军有的军种的饭菜,还延续着这种类似的搭配。由此可见。

而这个时候,明明整体实力不如对方,能拼死给老百姓争取更多的转移时间,已经算是做到仁至义尽,或者说是极致了。可张青山倒好,居然还想着要将计就计的吃掉四千多小鬼子,这足以让人惊诧。

听到田国忠的话,看到其惊诧的眼神,张青山却昂起头,略带得意之色,道:“小鬼子的左路大军那就是个饵料,专门让我们吃的,已达到其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战果的目的。可我们八路军又不是泥巴捏的,要吃,就要啃最难啃的那块肉,那才叫本事。”

说完,见田国忠沉默,张青山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了……赶紧把这电文和我说的这个计策上报给师部,请师部尽快定夺。”

解释到这里,小鬼子的战术也就基本明朗了:其左路大军这个诱饵,专门是用来拖住新一团和主力团的,以便于小鬼子的真正主力,两路大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整体实力都绝对占优的情况下,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占三桥县城的同时,最少能吃掉张青山这边一个团的兵马,或者是将张青山他们击溃甚至击散,然后,就能夹大胜之势,一路攻进根据地腹地。

况且,这个时候的八路军还不擅长阵地战,一来是这方面经历少,二来是武器弹药,尤其是阵地战所必须存在的炮火和炮弹都严重不足。所以,张青山这种硬碰硬的半阵地战,就让人感到了巨大的风险。

说白了,这就是个巨大的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宝源县城内小鬼子的武器弹药库的袭击是否成功。

然而,十五分钟后,师部传来电令:拒绝了张青山的提议,依旧按先前制定的计划执行。

拿着师部的这份电令,张青山心里还是有点郁闷,却也能理解师部为什么会拒绝这个计划,只是要求新一团和主力团,尽可能的歼灭小鬼子的左路大军,并随时做好反攻的准备。

一,敌我实力悬殊,不易直接正面全线交战。

虽然在兵力上敌我双方差不多,可是,无论是武器精良还是兵员素质,又或者是配合默契度方面,张青山他们四个团都不如小鬼子这边。

小鬼子这边有两万多一点的兵力,虽然其中一半是二鬼子,可是,另一半有上万小鬼子,而且几乎都是老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就是实力所在。

原本,有这一万多二鬼子混在其中,或许还能拉低小鬼子的兵员素养。可现在,小鬼子将这一万多二鬼子单独组成一路大军,摆明了就是当成诱饵去吸引新一团和主力团的胃口,同时也等于拖住了这两个团对于突击团和独立团的支援力度。而且,剩下的两路大军,基本上全都是小鬼子,不仅达到了轻装上阵的目的,更是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优点发挥了出来。这点,从其行军速度上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