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把握。”
“说说理由。”
“团长,我们突击连各个都是精挑细选,又长期刻苦训练,一水的老兵……对方却是乌合之众,就算武器装备再好,人员再多,地形再有优势,但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跟我们没法比。凭这一点,我们就有信心击败他!”
“有信心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盲目的自信,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骄兵必败这四个字,你今后给我记牢了。”说着说着,张青山的笑脸渐渐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色。无视赵山河有点尴尬的笑脸,转身对警卫员孙炳成说:“小孙,把你挎包里关于天龙山的资料递给我。”
接过资料,边递给赵山河边说:“因为天龙山是周边地区最大的一股土匪,所以,我对它就多关注了几分。原本是想做做他们的工作,争取把这支人马拉到抗日的队伍里来,然后,把它打造成第二个天龙山。但现在看来,只能对他们动武了,要不然,别的土匪人马还以为我们是软柿子,定会群起而效仿……这份资料是半个月前收集整理出来的,不过,我想现在有点过时了,毕竟,小鬼子要不给天龙山巨大的好处,天龙山的大、小天王是不会跟他们偷袭我们的。而最有可能的就是天龙山从小鬼子那儿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武器弹药,所以,你看的时候,最好把这些武器装备翻上一倍。”
随即,赵山河认真的看起资料。
虽然跟资料上显示的张青山说的差不多,但如果把武器装备扩大一倍的话,问题就要严重得多。尤其是,这天龙山的土匪还真的不能算是乌合之众,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清末年,当初是由一群起义反抗清朝统治的革命党人建立的,对其人员也进行了军事化训练,只是后来却有点‘变味’了。虽历经多任首领变换,可土匪们也知道‘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对于军事化训练却一直没有耽搁和放下。甚至,他们还一直坚持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在周边的村落都安排了密探。由此可见,这天龙山也不是那么好打的。要不然,先前的国民政府,也不会坐视这股土匪存活这么多年,变成周边最大的一股土匪了。
但赵山河不愧为张青山看重并大力提拔到突击连当连长的人物。看完后,沉思了一下,再次抬起头的时候,表情虽然严肃了点,但那眼神和气度依旧充满了自信——这才是张青山想看到的指挥员的作战态度。
“想到怎么打了?”
赵山河点点头,道:“想是想到了,不过只想到了一个大概,具体的作战方案,得花时间去想,正好可以边赶路边想。”
“那就说说你的大体方案。”
“团长,你来看。”赵山河指着天龙山山寨的后面,道:“这里是悬崖峭壁,敌人肯定以为没人能从这儿爬上去,所以,我打算在其正面派兵佯攻,吸引其注意力,然后派精锐从其后面爬上悬崖,然后两面夹击,定能成功。”
说完,他很有信心的看着张青山,心里也为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个办法而微微自得。
哪知,张青山却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问:“你就是这么带兵打仗的?”
赵山河有些不服气,可又不好明着反对,只得憋着气问道:“团长,还请您指点,你说怎么打我就怎么打。”
……
{}无弹窗“你问问他,那些被他们侵占的中国领土,他们是否给于其归还应有的主人?”
……
“你问问他,那些惨死在他们屠刀下的无辜百姓,他们是否给于其公平?”
……
“你问问他,那些被他们的我们的姐妹,他们是否给其自由?”
……
每一声发问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听的人愤怒而燃,悲从心起,所有人都肃穆的看着两个小鬼子,眼神里充满了不屈于愤懑,有不少人已经摸向了腰间的枪。
“如此种种,他们的良心何在?武士精神何在?公平正义何在?”
最后的咆哮,代表着中国的不屈于对侵略者的审问。
按说,在这样的厉声喝问下,那个小鬼子应该服软,或者感到羞愧,但事实证明,这些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小鬼子,自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那个小鬼子依旧愤怒的咆哮着,这次,木有春大概是受到张青山刚才喝问的感染,也挺起了胸膛,一字不改的全都翻译过来。
“团长,这个小鬼子说他们见我们内战不断,百姓深受其苦,是来解救我们的。同时,也是为了抵御西方的侵略而要把亚洲统一起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对于你刚才的发问,他也说了,在战争期间,百姓有些伤亡是在所难免的事。”
“在所难免?”张青山冷笑道:“我们国家的内政,还轮不到别人来干涉,不管是好是坏,关起门来,大家的脑门子上都盯着‘中国人’三个字。而他所谓的要共同抵御西方的侵略,呵!呵!为了抵御西方的侵略,就要亲自去侵略别人的家,杀光别人的家人,侮辱别人的姐妹,抢占别人的土地?再说了,他所谓的伤亡在所难免,那么,我就问一件事,你们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上,把中国人赶走,强行占领他们的土地,然后分给你们日本开拓团,这就叫共同抵御?这就叫来帮助我们?我呸!你他妈的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一指那个小鬼子,张青山大声的说:“把我的话一字不漏的翻译给他听……妈的,老子好好地为什么要跟一头畜生去争论,这不是对牛弹琴吗?气死老子了。”
说完,张青山转身就走。
“好了,好了,都散了……来几个人,看紧他俩,别让他俩自杀了。”
听到赵山河的话,张青山却停了下来,想了想,转身对赵山河吩咐:“等下把他俩分开关押起来,免得他俩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