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战场,杨亚春还从没体验过抓俘虏的激动。
一看这家伙,杨亚春自然没有半点客气。
冲过去,一把抓过对方举着的步枪,再把对方一脚踹倒,正要呵斥对方两句,好让对方老实些,利于押解。
谁知,还没张口,就见副班长杨平一把拉住他,喝道:“你管这些俘虏做什么?他们自然会由后面的人来抓捕。现在对小鬼子追击最为要紧,快……”
杨平的话同样没喊完,却一把保住杨亚春,就地一滚。
杨亚春没明白好好地,为什么副班长会突然抱着自己倒地后打滚。
可等他不解的看向杨平,却猛地发现杨平左手捂着右臂,鲜血正顺着手指间流出来。
“副班长!”
杨亚春立马悲呼一声,可只喊到一半,却被杨平大眼一瞪,怒道:“号什么丧?老子只是受伤,离死还远着了。等老子哪天去见马克思,你小子再给老子当孝子也不迟。”
边说边站起来,然后松开左手,看了眼右手臂上的伤,骂了句“居然没死,真他妈的运气好”。然后拉了下杨亚春:“还傻站在这里等着吃子弹啊?快跟老子一起冲锋。”
见副班长说完就跑了,杨亚春赶紧追上去,还很是担心的看了杨平的右臂一眼,关心的问道:“副班长,要不,我先帮你包扎一下吧?”
“这么点小伤就要下火线,将来还怎么继续干革命?好了,少废话,快冲。”吼完,还特意补了句:“团长当年能单臂擒敌,咱就算比不过团长,可单臂干掉小鬼子还是有把握的,哈!哈……”
看着副班长豪迈的气势,杨亚春心里很是感触:这就是革命战士,轻伤不下火线,哪怕受伤,也豪气冲天……一时间,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如此,干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这就是老兵带新兵的作用,言传身教之余,还必须以身作则!
小鬼子在败退,突击团的人马在追击,可在山顶上看到这一切的张青山却急了……
{}无弹窗“冲啊!”
“杀鬼子啊!”
山上的一连,山下二连和鸽子山人马,几乎同时对小鬼子和二鬼子们发起了冲锋。
早就摆明了要随时准备撤退的小鬼子立马就有了走人的迹象,而二鬼子们更为直接:要么直接往小鬼子那里跑,要么直接举枪投降……说实话,面对这种夹击之下的总攻,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压力。说的更为直接点,这样的压力,跟炸营差不多了。
小鬼子算是不错了,面对这样的压力,居然还摆出阵势,边打边撤,显得有条不紊。
但这仅仅是开头,而接下来……
“嗖!嗖!嗖……”
刺耳的破空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震慑心灵,绝对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敌我皆是如此:现在,突击团一连二连已经发起了总攻,如果这个时候,来的是小鬼子的援兵,那么,对于一连二连来说,这个先前占据着绝对有利的总攻,就很可能会变成自投罗网,被小鬼子给来个前后夹击了。而对于这股小鬼子来说,他们此时本来就处于绝对的弱势,无论气势还是人数都是如此,如果此时来的是突击团的援兵,那么,他们恐怕连抵抗之心都不会再有了。
这一刻,无论敌我,皆呆若木鸡一般的抬头看天,杨亚春就是如此:长大嘴巴,抬头看天,看这炮弹飞过来,他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可他觉得这一瞬间,自己有种灵魂出窍般的煎熬。
当众多炮弹飞过自己头顶后,杨亚春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援兵!绝对是援兵到了。
“轰!轰!轰……”
这一波突如其来的炮弹,在小鬼子中爆炸,顿时就炸的小鬼子人仰马翻。
不得不说,小鬼子不仅凶悍,而且战场经验真的都很丰富。这一波爆炸,看似惊天动地,可实际上杀伤力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一来,小鬼子不傻,而且前面有二鬼子抵挡着,他们在后面撤退就显得比较从容。而他们撤退比较有章法,不可能像行军一样排成一行,而是三三两两地相互交替掩护着边还击边撤退。如此一来,就算炮弹爆炸,也绝不可能达到把人集中起来炸的效果;二来,小鬼子单兵素质确实很强,战场经验丰富。这不,炮弹呼啸而来,还没落下,他们就早早地抱头卧倒,尽量躲避炮弹爆炸的弹片和气流的波及。
如果说,收到两面夹击,小鬼子还因为有二鬼子在前面抵挡,军心还算稳定,那么,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波炮弹袭击,就让小鬼子没了丝毫侥幸之心……大家都是军人,自然能看出这个简单的道理:本就被两面夹击,现在,突然出现了第三股敌人,而且小鬼子这边正处于撤退中,早就放弃了先前的防御阵地,此时,再无任何防御优势,那么,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比突击团的人跑的更快点。要不然就只能战死或者当俘虏了……
顺便说一点:小鬼子之所以如此勇猛,除了他们从小受到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教育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军纪严厉到近乎严苛,又极为看重上下尊卑,所以,一旦成为俘虏,就算他们自己能逃回去,也绝对九死一生——小鬼子对待被俘虏后再回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直接杀掉,少数能有点他们认为的体面死法就死切腹自杀。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一开始,大家对待俘虏的小鬼子就是一个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