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风雨魏家码头

向胜利前进 火树 3510 字 9个月前

哪知,周宝玉机灵,一见罗英杰看过来的眼神,就笑道:“老罗,你别看我,我觉得大哥说得对。你想,咱们就是为了天下劳苦大众而干革命,也就是说,什么地方的百姓越穷苦,咱们就越要解救,那么,对面的搬运工们既然是这儿最受压迫,最穷苦的,咱们就更应该解救,对不对?”

罗英杰疑惑的看着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微微点头。

而周宝玉说到这儿,却看了眼张青山,见张青山只是出神的看着对面,他便对罗英杰说:“罗营长,我问句不该问的,当初,你发动群众干革命时,为什么就把这里这么多好的发动对象给忘记了?”

罗英杰恍然大悟!

这对哥俩还真是配合默契:张青山翻来覆去的询问搬运工的事,周宝玉也是从大框架中说事,可最终的结果,就是周宝玉问的那句话“你当初怎么就忘记这些人了呢?”

好在罗英杰也不傻,知道这话要是由张青山直接问出来,那问题就要严重的多,毕竟,张青山现在是团长,身份和级别都摆在那里,他一旦这么问,就有组织调查的嫌疑。但是,由他身边的人开口询问,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可以是多种意思,但不管怎么说,都只能算是大家私下里交流,就少了那种组织上找你谈话的严肃性和严重性。

“团长,说实话,我还真的考虑过发动搬运工一起来闹革命。可是,这里面有内外两种因素,让我不得不选择暂时性放弃。”

“内外两种因素?说说。”

“其实最主要的因素只能有一个,简单点说就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时,无论是老蒋还是土豪劣绅,对我们游击队都是高度打压。他们不断往这里调兵遣将来队伍我们游击队,可我们自身武力薄弱,尤其是这些年革命形势对我们很不利,为了保存实力,我连身边的游击队队员中大部分人都给遣散回家蛰伏,只留了几十个骨干在身边,所以……而且,团长,真不是我推卸责任,而是当时省委也要求我就地隐蔽,保存实力,所以,我就一直没有动这里。”

听到这些话,张青山才想起是自己想多了,想法也太美好了,错怪了罗英杰。

“老罗,是我错怪你了,你别介意哈。”

“没事。其实我也知道,看着这儿的穷苦百姓受尽剥削,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好几次都想带着大家干革命,不管结果如何,也比这要死不活的强。只是省委的同志说‘咱们干革命不能光靠一时冲动,必须要有纪律’,我才一直忍着。”

{}无弹窗“老罗,对面灯火不少,好像也有不少人嘛!”

一开始,张青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路两边,还没怎么注意到对面,可是,来到码头上,眼前船只如林,船儿摇荡,河水晃动着灯光谍影也波纹般的摇动,人进人出,笑声、骂声、声组成了一副嘈杂的盛世景象。张青山这才注意到,河对面虽然相对比较黑一些,可还是有不少灯火房舍,人影闪动,显然有不少人。而这一点,在地图上是无法看出来的。

“老板,河对面的那片地方,大家都叫它小码头,那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简单点说,如果说张青山他们所在这片大码头,多少还算是正当生意人,相对比河对面要富裕得多,算上光明之地的话,那么,小码头那里就绝对是黑暗之地,是这个社会黑暗一面的完美体现:搬运工、妓女、走私犯等等社会底层人,仗势欺人,压榨盘剥等等方式,造就了一副黑暗世界,导致各种帮派林立,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绝对的黑暗世界。

张青山一听就来了兴趣:“老罗,搬运工们有多少住在那边?”

“基本上都住在那边。”罗英杰想都没想就答道:“而且不止搬运工,几乎所有穷苦人家都住在那边。”

“这边不是挺好挺繁荣的吗?为什么要住在那边?”

这话让罗英杰很是怀疑张青山是否是穷苦人家出生,可又不敢问,也不好不回答。

“我仔细的想过,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这边房子贵,根本就住不起。就拿搬运工来说,他们劳累一天,就只能混个温饱,可想要找个房子租住,那就别想吃饭了。而到了对面,属于三不管,地方又大,大不了随意在哪个没人的地方搭建个小棚子就能住下,还不用花钱。”说到这儿,罗英杰叹了口气,道:“说白了,还是老蒋他们盘剥的太厉害,让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哪怕是拼命辛苦一天,也只能混个温饱,连房子都住不起。哎!”

张青山点点头,想了想后,道:“你说底层的百姓被盘剥的厉害,除了老蒋外,还有哪些?”

“很多,比如说商会和各种帮派势力。商会出于自身的最大利益化,自然会拼命压榨劳动力,而各种帮派就跟在后面充当最直接的打手,而老蒋的军队自然是最大的武力镇压者。这里也曾经有有识之士带头反抗,可结果,在各方黑恶势力的联合打压下,都没有形成势力就被灭了。”

这是很正常的,毕竟,魏家码头存在上千年,繁荣之下,必然有着各种黑暗。有压迫就有反抗,也就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带领大家反抗,那么,自然也就有了镇压……说白了,单单想凭借简单的反抗就要打破这种压迫,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思想上的武装,没有经验丰富的领导集体,更重要的是没有别处穷苦百姓的帮助,单单靠他们自己,面对各种势力的联合镇压,他们想要获得自己追基本的权力,根本不可能。说的直白点,单单是从人数上,他们这里就算有几千人,也比不过老蒋放在县城里的那个正规团。所以说,毛爷爷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谓一针见血,很是通透。

“这里面人数最多的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