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便宜了突击团,捡到了这个已经成熟的果子。这不,有罗英杰和李华亲自带领,潜伏在各村寨的原游击队员和他们所发展出来的新队员们,立马就热情高涨的跑来加入到突击团里,也才让突击团在不到十天内,就多了五、六百个新兵。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人来参加抗日队伍,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自带了一些粮食、盐巴之类的东西,有的还是几家凑的,一起送过来,看的张青山很是感动:这就是百姓,朴实而真挚。你对百姓好,百姓能为你掏心掏肺,你对百姓坏,百姓恨不能吃你肉,喝你血,谁好谁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然,目前能得到百姓这么热情的支持,还得感谢罗英杰这些游击队员这些年的付出,没有他们,百姓根本就不认识突击团,不认识,又何来支持一说?
(这里有两个情况必须要说明一下。一个是:两个党派是死对头,在别的地方,老蒋的政府一旦发现人,必然是死追着不放,可在三桥县及其周边地区却不是这个情况。不知是不是因为三桥县早就处于动乱不堪的环境,还是因为当地政府兵力不足,反正,县政府除了每年的苛捐杂税外,别的基本上都不怎么管,处于放任的状态,也就有了前面说的那条不能超过三百人的势力存在的底线。所以,只要你不公开宣传,他们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把县城及其郊区都看的很牢固。第二个就是:此时,日本鬼子虽然不费一枪一旦的就占领了三桥县县城,除了在县城紧急抢夺一批急需的物质外,仅仅修整了几天后,就迫不及待的奔赴前线的大会战去了。根本就还没来得及祸害百姓,而本地老百姓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爱国的热情,自然也就没有后来那么热情高涨,所以,此时,说实话,百姓们在没见识过小鬼子不拿咱们中国人当人看的祸害本事前,对于打鬼子,并不想大家后来所熟悉的那么积极。而这,也就有了后面的事了。)
而然,振奋是振奋,可是,十天后,前来报名参加突击团的人,一下子就明显减少。
到了第十三天,根本就没人来了。
一开始,张青山也没在意,毕竟,现在的突击团已经有了九百多人:参加突击团的新兵有六百多人,加上先前突击团的两百人,和原先游击队那几十人,已经有了九百多人。而就目前的青龙山这个地形情况,最多也就只能容得下这么多人训练,再多的话,也就只能另外找地方开辟训练场了……说实话,为了能最大能力的训练大家,张青山每天都得安排一两个连到周边找地方训练,实在不行,就安排一定人手去野外拉练,或者直接去修房子,修工事。
不过,人手多了也有好处,比如说,工事的速度就快了。第十二天,就已经基本完工了。
第十六天,也就是出去了半个月后,胡英泽回来了……
{}无弹窗李靖以‘世道不太平,山寨事务繁多,他不得不赶回去’为借口,吃过晚饭后就要告辞。
虽然李靖的借口,大家都知道是扯淡,而张青山还不得不假吧假意的挽留了一下,见李靖坚持,他就顺水推舟的送别。
等张青山带着几个人亲自把李靖送到山脚下,分开时,张青山掏出了那把勃朗宁连同两个弹夹一起递给他。
李靖果然没见过这么精致的手枪,激动之下,一不小心就流露出了他的一点本性:居然连客套话都没说,一边激动的说谢谢,一边就接过抢,半点客套都不讲的当场就给勃朗宁装上了弹夹……他当然知道,当着别人的面干出装弹夹这类事,不仅极为失礼,还隐隐有威胁对方之意。可是,他这不是激动的一时给忘记了嘛。
当然,他更不会知道,他这装弹夹的动作一开始,可把张青山身后的警卫员向涛同志和警卫班的同志们吓了一大跳,向涛的右手都偷偷地摸到了腰间的盒子炮上,连保险都打开了,并且,暗中已经做好了随时把张青山推开的姿势。
好在,李靖就是再激动,最多也只是转身把枪口对准别处……要是他敢把枪口对准张青山,那么,不管他有没有开枪,保证双方立马就会火并——那样的话,威胁之意就十分明显了。
不过,张青山倒是一点都不担忧自己的小命,因为在他看来,李靖根本就没有威胁自己的动机,就更没有杀自己的动机:自己跟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而且自己刚到,恐怕那些想花钱买自己的命的敌人,根本就不知道突击团已经钻入到他们肚子里了。再说,大家现在还处于合作的蜜月期,就算国民党走了,可小鬼子这个更狠的家伙,也是下一个共同目标,不是来了嘛,这个时候,他除非是突发性神经病犯了,否则,不可能杀自己。
然后,张青山含笑说起了这把枪的来历,并特意提醒或者说是希望李靖能看到这把枪的时候,记得这把枪的来历。说白了,就是很委婉的警告和期待。
此时的李靖大概是完全处于对勃朗宁的喜爱之中,一个劲的点头,却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送李靖离开后,张青山立即召开了突击团连级以及连级以上的干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