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一章 燕子口伏击战(下)

向胜利前进 火树 3469 字 9个月前

五十一团被前后夹击,情况岌岌可危,一个不好,整个伏击战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会影响整体的部署。

双方淤血厮杀,口号声和冲杀声甚至一度压过了枪炮声。虽然无法看见战场情况,但成片成片的手榴弹爆炸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枪声交织在一起,听的人格外胆寒。

就连张青山这样的人都看的睚眦欲裂,却偏偏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各有各的任务,就只能用手里的枪对浴血奋战中的战友进行支援。

就在这时,机炮连的胡连长一声令下,直接放弃了先前一点一点前进这种逼迫似的炮击,立马大声下令,直接对准燕子口出口处内一百到五十米内,进行炮击。炮弹和轻、重机枪立即依令而行……

但是,生在燕子口出口处这样惨烈的厮杀来的快,可去的更快,仅仅进行了三分钟左右,情况就陡然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戏剧性,或者说体现敌人狡诈一面的大转变。

一是红军早就预料到了在这种拉网式炮击下,谷内敌人只有两种选择:东、西两个谷口突围。但红军没想到,谷外的敌骑兵居然这么硬气,居然大起大落般的来回攻击营救同伴,要知道,根据以往和反动派打仗的经验,往往只需要一鼓作气,敌人就溃败了,又怎么会在气势上如此跌宕起伏之事;二,红军除了加大火力支援外,五十团和四十五团还各抽调离五十一团最近的一个营紧急支援,不仅对谷内敌人进行扫射,还利用高度,对出口处进行手榴弹拦截似的轰炸,不仅对谷外敌人在士气上进行打击,更让谷外的敌人无法安心攻击五十一团。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谷内敌人指挥官丰富的战场指挥经验:也不知他是不是见从入口处突围的希望越来越小,还是他有意如此,想借机迫使别处围堵的红军分兵来支援,从而减少围堵的力量,便于他随时从另一面突围,又或者是他原本就没打算从入口处突围,反正,仅仅冲了三分钟左右,他突然下令:让少部分骑兵继续攻击这里,却暗中集中精锐力量,调转马头,偷偷向出口处而来。

要知道,此时,红军的火力网几乎全集中在入口处,他这偷偷地向出口处奔来,不仅能减少被炮击风险,更重要的是能打红军一个触不及防。

更重要的是,他从被伏击以来,还没有动用过的武器——小钢炮!

谁都知道,天要亮了,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突围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就更不可能有从内到外都毫无漏洞的军队。√从基础来说,一切问题都是由情面延伸出来的。

在这些宪兵看来,只杀了那个粗口的家伙,已经是给这几个战友脸面了。可在那个带头的军人看来,却是打脸了:当着老子的面杀老子的兄弟,这脸面要不找回来,今后还怎么混?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于是,这家伙一时热血上头,双目赤红中,想都不想,抬起枪就回击。

而旁边那些被红军赶回来的人一看,无论是想泄刚才的丢脸,还是不想再被人驱赶着送死,纷纷大叫着“要送死你们去,凭什么让老子去送死”、“妈的,欺人太甚,老子跟你们拼了!”之类的话,立刻对这些宪兵射击。离得近的甚至都抽出马刀,准备扑上去肉搏了。

宪兵第一时间被打懵了,好在他们也没聚集在一起,因而,前面几个在猝不及防之下死了,可后面的人一看,一边回击一边派人去报告:攻击宪兵,就是造反,不立即上报,这黑锅就能要了自己的脑袋。

但问题是,大家都处于雨夜中,十几米外就谁也看不见谁,而这,加重了混乱程度。偏偏山上的红军不知道情况,见山下火舌突现,琢磨着:老子正愁找不到你们的具体位置,你们居然敢主动暴露,娘的,这也太看不起老子了,要不给你们来个狠的,你当老子手里的家伙是吃素的?于是,死劲朝那火舌多的地方招呼……如此一来,真是乱上加乱。敌骑兵的前锋别说突围的心思早就不见了,就是自保都得防止身边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黑枪——马匪也分地盘的,有江湖自然就有各种恩怨。虽然先前被骑兵团压着不敢有异心,但现在这漆黑一片又混乱一片的环境下,可是报仇雪耻的大好时机,放过了可是要天打雷劈的,大不了说是混乱中被山上的红军打死的,谁还能找自己麻烦?于是,场面就越乱了。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还有更隐晦的一个原因:中央红军过草地经过这儿时,有的马匪被捉住,被思想教育了一番后,居然被红军给放了——当时,红军对待土匪马匪的政策是只诛恶和有命案在身者!于是,他们自觉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被红军捉住,只要骗红军说自己是迫不得已当了马匪,又没杀人,只是当个小喽啰而已,红军多半会放他们离开。也就是说,就算被眼前的红军捉住,十有没有性命之忧,那么,自己何必傻不拉几的赶着去送死了?还不如趁机干掉对头,回头好吃掉他的地盘。

亏得山上的红军没有现这种异常,否则,这种混乱的情况绝对能持续到战斗结束。而红军的炮声一响,反倒提醒了他们此时还是保命要紧,就不要用火舌来吸引红军的“关照”了。

“轰!轰!轰……”

“哒!哒!哒……”

“噌!噌!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