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欢呼,因为太累了,累到欢呼都是一种浪费力气的奢望,同时也有太多的战友牺牲了,让他们没有了庆祝的心情,但很多同志依旧咬牙坚持着巩固战壕,即为完成命令,也是要为牺牲同志报仇雪恨做准备。至于转运伤员之类的事,则由早就在一旁准备好,一支由妇女组成的担架队完成。
不大的阵地上,到处都是敌我尸体,几乎铺满了阵地及其周边,鲜血早已染红大地,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出下面的淤血早已干枯,可上面又铺洒了一层。残缺不全的尸体到处可见,有些甚至到死都跟敌人抱在一起同归于尽。
张青山蹲在一个红军战士身前,这个红军战士的下半身没了,肠子都流出来了,鲜血顺着坡度直流。而在这个战士的身边,同样有一具尸体,同样没了下半身。张青山一眼就看出,这样的伤势绝对是被手榴弹近距离炸伤,多半是这个勇敢的战士是抱着敌人同归于尽。
这个战士还有一口气,紧紧地抓着张青山的手,张着嘴想说什么,可是,他却不出一声,因为他嘴唇每次微动,想声,却被一口一口喷出的鲜血喷出。
张青山伤感的看着他,心头堵得慌,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可见对方老是张嘴,眼神里流露出精光,显然是在吊着一口气,要嘱咐最后一句话而不得。最终,张青山声音有些嘶哑的说:“同志,你有什么要嘱托的,不用说,只管指给我,我一定帮你完成……”
话未说完,对方拉着张青山的手,一把拍在他左胸口上,随即,力道一松……
张青山长叹一声,帮对方合眼,然后,摸了下对方上衣左口袋,里面有一个沾满鲜血的小本子。
打开一看,原来是记录他们班牺牲战士的名单,总共有三十六位,这还只是从半年多以前开始记录的。
可看着手掌中这个被鲜血侵透大半的小本子,张青山久久不语……本子虽轻,可在张青山的心头却沉甸甸地。
“你放心,我一定把这本子交上去,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给你们立碑,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每一个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名字。”张青山长叹一声,站起来,向英勇牺牲的这位红军战士敬礼!
来到山顶,见到连长李国威,把这事和本子一同递上,请他转交,并特别嘱咐,一定要把这个牺牲的同志的名字记录上去。然后,转身坐在阵地山,掏出烟,点燃,默默地抽着。他不想亲自交给友军,而是心头堵得厉害,不知为何,就是不想。
彭鹏带着几个队员找到他,各个兴高采烈见他情绪不高,不由的有些奇怪:“队长,怎么了?”
张青山把这事一说,彭鹏那兴奋的眼神立即暗淡,叹了口气,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坐在一旁,抽着烟:如彭鹏这样的老油条,早已见惯生死,可每每面对同志的牺牲,他依然伤感与悲愤。
“同志们情况怎么样?”他没有说出‘伤亡’二字,因为这短短几分钟,在阵地上见到了太多的伤亡,让他心痛,也让他悲愤,不想再听见这两个字。
“都没事。”
张青山点点头,深吸一口烟,将烟蒂扔掉,起身道:“我去问问连长,什么时候起总攻。”
血的仇恨,就应该用敌人的鲜血来清洗,否则,如何能消除心头的愤恨……
被张青山救下的那个红军战士和正跟他互掐的敌人,同时抬头看向张青山这边。
两人瞬间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一个见援兵在生死关头赶到,自然大为振奋;另一个则被这突然惊变弄的面色大变,满眼惊恐。
那个红军战士见对方奋力挣扎,急于脱身,又如何肯让他如愿,顿时一把死死地抱住对方,任凭对方如何用力也不松手,摆明了是要等战友过来帮他杀掉这名敌人。
张青山没有让他失望。
急冲过来,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大刀往对方脖子上一架,一拉,一股鲜血飚出,染满了那个红军战士一身。
一把将那个红军战士拉起,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把上了刺刀的长枪,放在他手上后,张青山双手握刀,高高举起,大吼一声“杀!”,便飞冲向另一名敌人。
那名敌人正跟一个红军战士刺刀对刺刀的拼杀,见张青山一声咆哮,犹如魔神般的一跃而来,高举打大刀寒光闪,心头大惊,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手中的步枪平举,想抵挡张青山这临空劈下的一刀。
“当!”
一声脆响,那名敌人不甘的倒下,临死前却看向身前的那名红军战士:他情急之下只顾抵挡张青山这一刀,却忘记了先前的对手。那个红军战士见援兵杀到,迫使对方抵挡,中门大开,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一个箭步上前,刺刀突进,完成了刺刀中典型的拼刺。
“谢谢!”
张青山一抹脸上的鲜血,对那个战友笑道:“都是自家同志,有什么谢不谢的。走!再杀几个敌人。”
这样的故事在战场上时时上演。
在这不大的山头上,一两百人捉对厮杀,可张青山这十七人的陡然加入,效果巨大,让形势逆转,彻底改变了一切:一来,这一两百人厮杀有一会儿了,此时正值双方都筋疲力尽之时,张青山等人的陡然杀入,时间掌握上恰到好处;二来,突击队各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无论是枪法还是刀法都是高手,加上敌疲,他们又刚入战场,正是生龙活虎之际,这十七人的作用,绝对能让我方战士第一时间体验到生力军的强大,同时也让敌人第一时间觉得心寒,甚至有点被打懵的感觉;第三点最为重要,周边依旧在大喊援兵赶到,让敌人心慌意乱,张青山等人的加入,踏踏实实地证明了这不是红军在吹牛,给敌人造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撼。
但敌人身处突破红军防线的边缘,加上执法队在后面压阵,前面有军官做表率,他们虽然慌乱,可并没有大乱,甚至没有出现逃兵。
突击队如同一条小溪流,快侵占着干枯的地面,极为显眼。
几分钟后,当突击队杀到战场中心,敌人明显有些慌乱了,只是在苦苦支撑。而这时,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三连赶到!
“哒!哒!哒……”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