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连长张国志来了,派一排跟向老三一起到向家村打土匪……张青山虽然没参加这次剿匪,可后来听说,还没等一排的战友们到达向家村,土匪早就跑的没影了,出奇的是,他们离开时居然没按惯例将向家村洗劫一番。
土匪进村这种事太常见了,谁都没放在心上,然而,谁都没想到,这次行动,仅仅只是个开始。
不知是不是打死了王维庆的原因,让百姓们坚定了对红军的肯定,极大的激了百姓对红军的拥护热情。接下来的几天,打土豪劣绅,分浮财,百姓们积极检举揭,并自的带路,再无先前的观察心态;批斗大会上,百姓们的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因为引导得力,再无当场打死之事生;张贴标语,组织表演,别说大人,就连孩童都是欢快的加入……
先前的冷漠陡然转变成热烈拥护,这种热情让整个桂堂镇处于一片红色革命浪潮之中。党委会研究决定:鉴于桂堂镇革命浪潮正蓬勃展开,为进一步巩固桂堂镇的革命胜利果实,必须加快原本的各项决议……
1935年3月27日上午,也就是红军来到桂堂镇的第五天,苏维埃桂堂镇镇政府成立:开明绅士王宇宏被选为镇长,张青贵为副镇长……大会特别表扬了张青山同志工作积极,成绩突出。
别看张青山只是一个小兵,但因他是红军战士中唯一的本地人,出于最大力度动百姓的需要,他成了‘哪儿需要往哪搬的一块砖’,比如说扩红(征兵)工作。原本百姓们多少有点犹豫,可他往征兵处一站,把自己的事一说,就极大的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比如说宣传时,外地人的种种事迹绝对没有本地人的现身说法来的更让本地人接受……
3月29日,桂堂镇民兵自卫队成立,总共八十三人,分为三个中队。三连三排排长罗平任自卫队队长,李国威任第二中队长,张青山任第二中队副队长兼第二小队队长。
“老人家,请等一下。”自己只是一名战士,无法在这种大事上做主,赶紧给向老汉介绍:“这是我的上级,您有什么事,可以跟他说。”
“老人家,您好,我叫李国威,您叫我小李就行了。”李国威一直插不上嘴,现在有了机会,赶紧亲热的自我介绍,还不忘让齐子轩给翻译。见向老汉点点头,李国威正准备跟对方握手来进一步拉近彼此关系时,向老汉却一把跪在他面前,边要磕头边喊着:“求老爷给我做主……”
“哎呀!老人家,快起来,快起来,可不敢当您老这样的大礼……”哪敢让老人家跪下,赶紧边扶边劝:“老人家,您看,再急也不急于这一时,我们到火坑边,边烤火边慢慢说好不好……您老放心,我们红军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不管您老有什么事,红军一定给您做主……”
三人好不容易将老者劝起来,扶着来到火坑边,李国威赶紧给老人家敬烟。
“老人家,您有什么冤屈,只管放心说。”
老者六十有二,姓向,没有大名,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就叫向老三,他的家位于桂堂镇以西十多里的山中,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百十口子人的小村落,而老者就是该村的村长。
昨日上午,向家村来了四五十个土匪。因该村人口少,一看又都是穷人,所以,土匪进村后也没有大肆洗劫,而是先把村子一围,然后要村民总共交出五百块大洋,没有大洋就交五千斤粮食。
这个小村落怎么可能凑出这么多钱。本以为土匪会立即杀人立威之类的事,哪知,这股土匪为的年轻人居然只是笑了笑,就没了下文。但是,这些土匪住在向老三家,吃喝都强迫向老三提供,可把向老三害苦了。看着那个土匪头子隐隐对他大孙女起了色心,虽然不知为何一直忍着没有动手,他就觉得不能再敷衍下去,求告无门之下,只得带着最后一线希望,鼓起勇气跑到镇公所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