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国威来到镇公所后院的一间房,推门一看,齐子轩正陪着一个穿着浑身补丁衣服的老者,蹲在火坑边,边抽烟边说着什么。老者却一直没开口,低着头,有点爱搭理不理的意思。
听见房门推开时的“吱呀”声,正在低头吸烟的老者扭头仔细看了张青山一眼后,有点着急的用苗语对张青山说了句话。
老者的声音有些嘶哑,加上是苗语,让李国威又无奈的撇了下嘴,却又有些好奇的对齐子轩问道:“小齐,来,给翻译一下他们的话。”
“向老汉问张青山叫什么,是哪洞哪寨的。”说完,见李国威不解,赶紧小声的解释道:“封建时期,我们这儿属于土司管,跟阴历和阳历的称呼一样,官方说是以地面称呼,可私下里,大家还是习惯于以洞、寨来划分。就洞、寨而言,全县主要分为十八洞,三寨和七十二小寨。大姓组成的寨子叫大寨,小姓人家的寨子叫小寨,还有很多外寨……”
“我叫张青山,是十五洞二十五小寨的。”(以下忽略翻译)
见张青山边走过来边毫不犹豫的用本地方言回答了一句,老者将手里的烟猛吸一口,扔进火坑后,撑着大腿站起来,有些激动的用苗语问道:“二十五小寨主要姓什么?寨主叫什么?”
“二十五寨主要姓张,寨主叫什么我确实不记得了,我只听说姓彭。”这是大实话:民国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土司制度对当地的影响力,官方强行取消了洞、寨的私下称呼。二三十年过去,年轻一辈中,能知道这个的很少,能一口说出到这么细致的,绝对是本地人。
老者面色一喜,随即又一悲,一把跪在张青山面前,边磕头边哭诉:“好汉,求你救救我家,求你快救救我家……”
“老人家,快起来,快起来,有什么话,我们起来慢慢说。”边劝边扶,哪知,老人家一把抓住张青山的手就向外走,嘴里叫着“快点,晚了就来不及了……”。
……
先前那混乱的场面,主要是由张青贵等几位老师好心办坏事所致……他们见场面不怎么热闹,便暗中相助,本意是激大家的热情,好让更多的百姓拥护红军。√只是,他们第一次干这个,没经验,掌握不好力度,将这把火点的过旺,差点把整个批斗大会“烧”了。
“堂哥,虽说王维庆本来就该死,可刚才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差点就酿成大祸,今后可万万不敢再有这样的事了。”
“这是一定的,不过,青山,能不能让我们去跟向队长道个歉?”
“这个……”
“青山,你要不带着我们过去,我们可没脸去见向队长。再说了,我们还想跟向队长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接下来我们能帮那些忙,免得再犯错,帮倒忙。你就帮个忙,给打个圆场如何?”
现在不是批评的时候,他也没资格批评对方。再说,他们知错能改,又是打开桂堂镇局面的功臣,总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而冷了大家的热情吧?只得点头:“好吧!”
连张青山这个新兵蛋子都能想到这些,向家富这个老政工干部自然能想得更多。这不,听到张青山简单的解释之后,他紧握张青贵的双手,一个劲的说“谢谢”,反而把张青贵和另外两位老师弄的不好意思。
“向队长,我们没把事情做好,反而帮了倒忙,差点酿成大祸。请您批评。”
“不!话不能这么说。”向家富请大家坐下后,掏出烟,给众人敬烟:“任何事,不能只看结果,还得看出点……”
点燃烟,深吸了一口,道:“比如你们这次的出点是为了动大家拥护红军,这点就很好……况且,你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纠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行为和品质……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学习,多做交流,下一次我们一定能有很默契的配合。比如说,我们明天要进行分浮财……”
张青山认真的听着,双眼流露出喜悦之光,一边暗暗记下向家富对于明天的安排,一边琢磨着自己该如何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