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犹腥

大国贼 付麒麟 3918 字 9个月前

眼见已经鼓舞士气,江龙一声令下。

打扫战场时,发现有好些异族军士只是受伤,仍然活着。

包括被江龙一合放下马的那个异族小头目,虽然胸前被捅个窟窿,失血过多已经是脸色苍白,但仍然喘着气。

一共九人,全被军士给拖了上来。

这九人全都嘴唇青紫,眼睛里满含恐惧。

江龙眼神冷漠,在这些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就在这时,那个小头目吃力的开口,叽哩咕噜的说了几句。

于是江龙便微微皱眉,因为他听不懂。

这里是与异族地盘接壤的边疆地带,会听异族语言的人很多,一个军士上前翻译。

江龙听懂,一阵好笑。

原来这个小头目不想死,想要用金钱赎回自己的小命。

许诺银子五百两,战马二十匹。

其他异族军士闻言,也是纷纷开口。

一个个的都是想要用钱买回自己的性命。

银子没了可以再去赚,但小命没了,就什么都完了。

出价有高有低,高的没有高过那个小头目的,低的也有银子百两,战马七八匹。

围观的百姓们听到之后,都是把目光移到了江龙的脸上。

许多百姓双眼中,都流露着刻骨的仇恨。

因为他们的亲人才死不久。

眼前这些受伤的异族人,是杀害他们亲人的刽子手!

但却没人敢出声。

虽然朝廷律法名文规定不可以买卖异族俘虏,但私底下,仍然有许多人同意让俘虏自赎。

只要价格合适,就算是异族的王公贵亲被活捉,也一样能赎回自己。

进行交易的大多数大齐将领与军士,他们也痛恨异族人。

但手中有钱,才能养家糊口。

所以明知道让异族人自赎,是放虎归山,也仍然做了生意。

这种交易已经是许多武将与军士们赚钱的财路之一。

边疆的百姓们大多都有耳闻。

“自赎?”

江龙一声冷笑,抬手指着数十个百姓的尸体,“他们也想要自赎,能够重新活过来,你们给过机会么?”

那个懂异族语言的军士立即翻译给小头目等人听。

这些人更加慌恐。

“你们是一群只知道抢掠的恶狼,你们手中的银子,原本就是抢自我们大齐百姓的,用我们的钱,买回你们的性命?”江龙声色俱厉,“等你们回去养好了伤势之后,再骑着马来抢我们的银子?”

声音刚刚落地,那些围观的百姓们就是情不自禁的大声叫好。

“本官岂能如了你们的意?”

军士再翻译过去,这些异族军士更加害怕了。

一个个的纷纷叫嚷。

不用军士翻译,江龙也可以猜到,在死亡面前,这些胆小的异族人已经是吓破了胆。

加价加价再加价,只求能活着回去。

噗!

江龙突然出手,拔出站在身边的樊仁腰间的宝剑。

剑光一闪,已经入喉。

一个异族军士双眼瞪大,嘴里嗬嗬直响,死不瞑目。

谁也没想到,江龙会突然出手。

直到江龙拔出宝剑,那个军士由跪着,到侧身倒下去,众人才反应过来。

众人的目光都是瞬间定在江龙身上。

百姓们双眼中,有惊喜,因为江龙用行动表示,不会让异族军士自赎。

这些杀亲的仇人,都会死在这里。

也有敬畏。

江龙出手果断,毫不犹豫,杀人不眨眼。

四周军士们则是心头猛然一跳,瞳孔中震惊佩服不已。

江龙的出手,出乎意料。

到知道这些异族人开出的价码很高,如果换成他们,他们不一定能忍受的住银子的诱惑。

樊仁眸光一闪,见江龙不贪财,认为自己跟对了人。

他已经打算长期跟在江龙身边做事了。

面前跪着的异族军士们,叫唤的更加大声了。

一个个惊恐不已,声音嘶哑,有再加价的,也有大声哀求的。

小头目雄伟的身躯,已经是颤抖了起来。

江龙目光锐利,扫了小头目一眼,那十几个战死的百姓,有好几个是被重兵器所杀。

而这群异族军士,只有小头目一人使用重武器狼牙棒。

感受到江龙身上淡淡的杀气,小头目脸露绝望。

铿!

然而江龙却是归剑入鞘。

下一刻,江龙突兀的转身离开,清冷的声音也是响了起来,“让百姓们自己报仇!”

又对军士们下令,“你们都留下来旁观。”

江龙等人刚刚走出院门,一群百姓们就是冲了上去,对着那些异族军士拳打脚踢。

异族军士们痛哼着,在地上翻滚。

不一会,就有人口鼻流血,浑身抽搐。

小头目先前杀了好几个百姓,死者的亲人早就死死盯住了他。

那犹如毒蛇般的目光,让小头目心惊胆颤。

以前他只当这些大齐百姓为牲畜,是一群绵羊,想抢就抢,想杀就杀。

直到此刻,才发现这些绵羊居然也长着獠牙。

这些人扑上来,不但拳打脚踢,甚至还有人用牙齿撕咬。

似乎不这样,不能完全发泄心中的痛恨。

小头目的鼻子掉了,右耳朵没了……

眼珠也被扣爆。

终于,不再翻滚躲闪。

听到身边传来一阵阵凄厉的惨呼,江龙深吸了一口气。

他当然不会心软。

上战场,就要死人。

不是敌人死,就是自己死。

樊仁这时拔出腰间宝剑,轻轻擦拭剑身上的血迹。

没来由的,江龙想起两句诗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是朱元璋作于鄱阳湖大战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百万大军。

第二天私访至一寺院,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打问其姓名。朱元璋在寺院墙壁上赋诗一首,大笑而去。

此时的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已经有扫平宇内,一览天下的志向,诗句之中时刻透露出王者之气。

后两句是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此时的江龙,想及此诗,也是豪气顿生。

当然,与当时的朱元璋是没办法比的。

朱元璋作此诗时,已经是打败了陈友谅,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有雄心,也有野心!

放眼天下,染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