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兵退都灵走

半世影歌 蜕变无常 2534 字 10个月前

“对,士兵们不敢拦她,只得放她出城。”士兵低头回答。

“还不快把她截回?”叶宣栋红着眼对报告的士兵吼叫道。

“遵将军令!”士兵转身就准备离开,却被都风叫住了。

“不用了,让她离开吧!”

身边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言语,他们心里自知,都灵的离开,也许是一件好事,否则如何处罚她,很是让都风为难。

“廖英雄何在?”都风及时的转移开这个话题,朗声问道。

“大人是……是在叫我么?”

一个身材不高,但身体异常结实、手里拿着两把长剑的汉子从人群后方走了出来,他手里两把长剑上还在滴血,而他的左边肩膀上,白色的布条紧紧的勒住他的臂膀,白色布条早就被大片的红血染透。

他就是大丰县北廖家山的山匪头目廖振山。

“正是,难得国难当头,廖英雄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出力。在危急时刻率领你的人马助叶将军守住武上城,你功劳不菲,不知道廖英雄要何奖赏,有何打算?”

都风紧盯着廖振山问道。

“国难非常时期,为南丹国子民,自当为国效力,征战沙场,彼时为生计,不得已上山为匪……”

廖振山似乎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又似乎在极力为自己之前为匪一事辩解。

这种话要是放在平时,肯定会被众人嘲笑,但在眼下这个特定的时刻,廖振山的话却显得极其的符合适宜。

“英雄无虑,俱往矣,且彼时我听说廖家山的人在你的约束下,极少杀人且不抢穷人,虽然也和大丰县驻军有过过节,但念在你今日协助之功,本将不予追究。”

其实都风即使想追究又能怎么办?当场将这个山匪抓起来绳之以法?

那绝对是蠢人才做的事情,这么一个给对方下台的机会,这么一个笼络人心的机会,聪明如都风的他,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如此大规模的混乱不是一个武将或者统帅能够压制得了的,当然也有能够及时止住慌乱的队伍,那必须是军纪严明、令行必出、上下一心的队伍。

显然靳尚东,或者说攻击武上城南门的这只队伍并不俱备这些铁的队伍所需要俱备的条件。

“快逃啊,南丹大军来了!”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声,整个战场上这种喊声此起彼伏。

何路和焦赞各带数百人竭力阻止四散奔逃的靳兵,虽然收效不大,但好歹总算聚拢了大约三千人的队伍,勉强组成了一个防御阵型,面对冲杀过来的南丹军。

坏就坏在是在夜晚,夜色掩护了对方的行动,也掩护了对方的人数。

很快掩杀过来的南丹军碰上了严阵以待的何路和焦赞的部队,两只部队激烈的碰撞在了一起。

其实这只部队,是都风事先预留在西南方向、从洛水郡赶来支援武上城的洛河的部队。

其实洛水郡并不大,位于上菱郡、五菱郡和丹东郡的西边,和三个郡都相邻,那里本就属于后方,守军自然不会太多。

洛河在接到兵部急令之后仓促组织起一只不足五千人的队伍,因为临时组织队伍,包括器械发放、兵种分工等耽误不少时间,等他们即将赶到武上城时,居然被匆匆从大都一路骑着火龙马赶来的都风给赶上。

都风的这匹火龙马,是为宝马,乃当年都风升职尚书一职时,前隆裕黄帝亲自赏赐于他,可日行数百里而无需休息。

而大都至武上城,也不过在六七百里而已。

洛河的这只队伍里面真正的士兵不足两千,且作为地方军,战斗力可想而知,其他的都是临时组织的社会人员,甚至包括衙门的衙役都被临时编制进来。

都风看见这只部队之后,甚是失望,如果将这只部队派上战场,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无异于叫他们取送死,所以都风干脆将这只队伍放置于城外,作为奇兵使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上这只比都灵那只队伍战斗力还差的队伍上阵。

而作为队伍统领的洛河,得知自己这只队伍暂时不用上阵拼杀,总算松了一口气,肯定是坚决支持领导的英明决定---支持自己的队伍作为备用。

所以这只队伍对于靳兵来说的确很突然。

这只队伍的前锋本来一路杀得很顺畅,没想到碰到了何路和焦赞的队伍的阻拦,一时根本无法继续前冲,当然也冲不过去,但也不能退却,这实在是令洛河尴尬之极。

见到城外攻城的靳军突然停止攻城且队伍大乱,站在城楼上督战、胡子都被烧掉大半的叶入海心里狂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