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宁(中)

她微不可辨地点了点头,满屋子的人里仅对面那少年接收到了信息,脸上的笑意更是欢畅,几乎就要手舞足蹈起来。

谢夫人转过身瞧见了他,奇道:“你还杵在这做什么?”

少年的喜色顿敛,喏喏应着,大气都不敢出地退了出去,连手脚都忘了该怎么摆了。

都说严父慈母,而谢府的情形却是反过来的。谢夫人在谢微面前固然是慈母,但在谢微的兄长谢珩眼中,却比他老子更令他畏惧。

清脆的笑声在谢微的耳畔响起,是方才跟她叙过了礼的两位堂妹,瞧见了堂兄那没出息的样子,拿帕子掩口而笑。两位姑娘是跟着二夫人三夫人前来的,听三夫人话中的意思,谢微还有个四堂妹,方才牙牙学语,进出都由乳娘抱着,怕吹了风,这才没带过来。

打发了那小子看他的书去,谢夫人心情浑然不受影响,坐下与妯娌论些家长里短;两位婶娘则先笑容满面地问谢微“大姑娘可好?”

谢微这才想到,男女或是分开算排行的。谢微今年十六,在府中同辈的女孩儿中最为年长,也是头一个出嫁的。

她坐在谢夫人下手,温和有礼地回应着堂妹的问好,但听三夫人笑道:“瞧她们姐妹投契的模样,时辰尚早,大姑娘可到你那妹妹屋里坐坐,我见她清早起就不知在捣鼓些什么,说是要给大姐姐接风呢。”

四姑娘听见被点名了,略有些拘谨地站起身来,双眸望向长姐时隐含期盼。

二夫人闻言起身,含笑道:“二姑娘也与三姑娘一般心思,不如我带着大姑娘前去,嫂子可舍得将人交给我?”

谢微心知理应是拜见长辈的,偏是她睡过去了,于是含笑起身道:“如此叨扰婶子了。”

在府上,谢家大夫人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而谢大姑娘但凡开口,大夫人却无有不应的。

谢微的话音落下,两位婶娘就站起身来,笑着向长嫂告退。她们二人做事素来是有成算的,谢家大夫人也放心她们照料谢微,只含笑叮咛女儿,莫要与姐妹贪玩忘了时辰。

回门之日,按习俗是不在娘家过夜的,故此要算好时辰返回李家。谢微点头应下,带上子衿与静姝,随着堂妹婶娘们走了。

想来谢夫人是有话私下问蕙儿的,不知问过没有,但把人留给母亲总是不会错的。她已嘱咐过蕙儿,不应说的话,就不必说了让夫人忧心了。而这应与不应,想是让蕙丫头好生为难。

蕙儿毕竟是谢夫人给她的,她对夫人言无不尽才是忠仆应尽之义。若事实如此,谢微当能体谅,却也不愿意将这丫头放在身边了。

纵使母亲总是为她好的,她却不喜欢这样无时无刻不被窥探隐私、事无巨细都在人眼皮子底下的感觉。况且她自幼生长在现代,骨子里并没有父母之命不可违逆此等根生蒂固的思想。

谢家二房有二子一女,三房则有二女一子,算不上是人丁兴旺之家,但眼下谢家尚未分家,三房都住在一府中,倒也觉不出冷清了。

何况,人口简单之家亦有其好处。谢夫人持家有道,谢老爷约束得力,家风不敢自夸,但比之时下的行商人家,可谓清正许多。府中姬妾不多,三房之间也少有龃龉,平日里甚为和睦。

谢微这半日所见,倒似娘家人个个都爱她。即便才一面之交,以至她识人尚浅,看不出有表面功夫在内,但至少面上都过得去,无人敢在回门的日子里让她不痛快,如此足矣。

她跟着两位婶娘前去,在二房三房随意坐坐,给她东西就道谢后接过,奉上的点心有喜欢的就拣一块尝尝。左右谢家千娇万宠的大小姐,在府里不会吃了不应吃的,得了不喜的物件。

若当真有人不长眼疏忽了,不用她多言,谢家大夫人的雷霆之怒,阖府上下只怕无人承受得起。而长辈赐下的,姐妹相赠的,她受着就是礼数,即便其间有了差错,人人只会道是大姑娘仁孝,怜惜她大度,无人会疑心她怎的就改了喜好的。

因此,她在二房独女的闺房中坐着,接过丫鬟的奉茶。谢府人称二姑娘的谢菀,拉着长姐欲谈论诗文。谈的是菀姑娘的诗,论的是当世才子的文。

谢微有些头疼,看着堂妹鬓间的步摇,决心与她聊聊首饰。

好在谢家的姑娘,即使满腹诗书,也不是个将金银看作粗鄙俗物的。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更是少有不爱美不喜打扮的。

谢菀听见堂姐夸赞她的首饰别致,一时倒把诗文放下了,双目中绽出了光彩来,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听闻长姐的首饰铺在京中颇有名号,年后才出了些时兴花样。我过年时攒下一荷包金锭子,正不知如何花销呢。”

谢微闻言,略作斟酌,随即允诺赶明儿让铺中伙计选些时兴的首饰,送到谢府来让二妹妹挑选。谢菀听了果然欢喜,并再三说她必是要自己买的,长姐定不可破费。谢微知道她不缺这点金银用度,也就随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