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大军南下

灭明 蓝盔十九 3484 字 9个月前

高杰迟疑了片刻,终是道:“是,属下这就出潼关!”

孙传庭出了潼关之后,进入河南地界,一路之上,虽是天命军的地盘,却并没有遇到天命军的军队,经过县城的时候,只要有攻城的举动,城内立即开门纳降。

唯一让孙传庭不满意的地方,便是城内的粮食太少,补给并不充分,不过,考虑到河南一直大旱,百姓自家都缺乏粮食,能得到这些补给已经很不错了。

大军行至洛阳,孙传庭知道洛阳是府城,城内储备的粮食肯定充分一些,但洛阳城却是紧闭城门,

孙传庭大怒,小小的洛阳,也想阻碍本督的步伐吗?他派出高杰、白广恩两部猛攻城池,可惜连续两日,并没有任何进展。

高杰部还好些,白广恩部伤亡数百……

孙传庭陷入两难境地,攻城吧,洛阳是坚城,城内的天命军人数不少,急切间很难破城;如果绕过洛阳,万一城中的天命军断了后路……

就在孙传庭犹豫不决的时候,游骑传来讯息,李自成的主力已经离开开封,沿着尉氏县的官道南下。

孙传庭回到大帐,展开行军地图,心中默默盘算着。

刚刚拿下开封,这个时候,李自成不在开封休整,南下做什么?

天命军一定知道官兵出了潼关,难道是逃往湖广?天命军是害怕官兵吗?

孙传庭随即就否定了,在朱仙镇,李自成以劣势的兵力,竟然向优势的官兵主动袭击,李自成绝对不会将官兵看在眼中。

难道是缺粮?

孙传庭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天命军虽然拿下开封,但开封城内缺粮,天命军费了这么大的气力,却无法在城内得到补给……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天命军南下湖广,自己一定不会让他如愿,既然来到河南,无论如何,要与李自成打一仗,或许苏京说得没错,真正的强军,是在战场打出来的。

孙传庭决定暂时放弃洛阳,如果能击败天命军,回军的时候,再拿下洛阳,让属下的士兵多在战场多历练历练。

他立即传令,大军尽快南下,准备在箕山以南拦截天命军。

数万天命军,此时已经渡过洧水,李自成放缓马速,回身道:“小米,孙传庭到哪儿了?”

“回大都督,游骑刚刚回报,孙传庭的大军,已经到达汝州!”

李自成微微点头,又道:“明军的补给呢?过了洛阳吗?”

“回大都督,明军的补给部队已经过了白沙,距离中军不过百里。”

李自成若有所思,过了片刻,道:“走,咱们必须在明军之前赶到神物山!”

高名衡出任河南省长,河南的首府也会尽快移驻开封,洛阳城中省府的吏员,也要赶往开封任职。

李自成在开封城内的王府中搜到大量钱粮,并不担心省府的正常运转。

但原先的河南省长张鼎延并不需要随行,李自成已经有了安排,在新的任命下达之前,暂时在临时都督府的民事司任职。

河南的战事,总算结束,天命军用了接近三年的时间,不仅在河南站稳了脚跟、壮大了力量,更是占据河南的大半土地,黄河以南部分,已经完全掌握在天命军的手中。

天命军虽然根治了河南的“旱情”,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如果不是从河南各个王府中查抄出大量的钱粮,天命军很难在河南开创出如此喜人的新局面。

河南的旱情,远不像官府对外宣传的那么严重,但朝廷不但没有赈灾,反而在河南加征练饷、剿饷,天灾大于人祸,河南百姓极度贫弱,断粮的百姓比比皆是,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随地可以看到因饥饿而死的尸体。

即便南部没有旱灾的南阳、汝宁各府,在大量增加赋税的情形下,百姓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李自成带着天命军在河南开创了新的局面,但为了赈灾百姓,从各个王府内查抄的粮食,几乎消耗殆尽。

结束河南的战事后,李自成希望下一步拿下陕西,陕西是他的老家,既有熟悉的乡亲,也有他的仇人盖虎。

不过,在河南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他的手头几乎没有存粮,而陕西前几年不仅连着大旱,农业生产更是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即便拿下陕西,也无法像天命军的其他属地那样,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就像是一个久别的游子,李自成希望衣锦还乡,尽快解救陕西的百姓于水火,但手中无粮,他实在不敢回去。

青海、甘肃、四川等地,或许有一些存粮,路途遥远不说,当地正在归化异族,又迁入大量的汉民,安置这些汉民,也需要粮食。

李自成决定折而向南,先拿下湖广。

湖广地处南方,是著名的粮食产地,又没有旱灾,虽然遭受了不少匪患、兵患,但只要耕地尚在,很快就能恢复农业生产。

但在赶往湖广之前,李自成必须先解决后顾之忧。

………………………………………………………………

西安,总督府。

孙传庭焦躁不安,他时而起身踱步,时而坐在案桌前,拿起圣旨看上一眼,随后又丢在案桌上。

他出任三边总督不过三四个月,士兵操训时间太短,重金打造的高杰部,尚未操训成熟,但皇上屡次下旨,让他东出潼关,解除开封之围。

皇上就不能体谅微臣吗?

天命军在河南大肆劫掠,微臣比皇上还急,然而陕西的军队多次东出潼关,老兵被抽调一空,新兵操训时日太短,战斗力实在没有形成,以这样的军队去迎战狡猾的天命军,微臣实在没有把握……

孙传庭的心思,京师的朱由检不会知道,知道了也不会采纳。

开封危在旦夕……

书房外忽地传来敲门声,“大人,苏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