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点点头,道:“陈部所余的士兵,至少还有近万,刘将军不可大意,尽量伏击,不要滥杀无辜,奥,李公子亲自去一趟吧,带上独立营第一团!”
“是,大都督!”李信虽是答应着,却是目视李自成。
“李公子是担心这边的人手不够?”李自成笑道:“这边还有五个团,两万五千多人,而且,李公子如果能快速解决了陈部的余孽,到时候可以回头给予李仙凤致命的一击!”
“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去寻找陈部的余孽!”
…………………………………………………………
李仙凤果然是最早赶到开封的人,但此时已经是正月十九,天命军已经西去两日了,他来到北城门,要求入城,驻守北城的管河同知桑开第不敢做主,便着人通知巡按高名衡。
高名衡已经弹劾了李仙凤,将洛阳失陷、福王被杀的罪名,完全推到李仙凤的头上,开封被围的时候,李仙凤就在卫辉剿匪,只隔着黄河,却是等到天命军西去之后,才赶到开封,显然一路上走走停停。
他没有让桑开第开城,而是求见了周王朱恭枵,将李仙凤的小心思告诉了他。
朱恭枵大怒,下令关闭城门,不让李仙凤入城,让他去追击流寇,将功折罪,李仙凤没法,只得率领本部士兵,向天命军尾随而去。
李仙凤在京水沿岸的白沙,遭到天命军的伏击,士兵折损大半,退回郑州。
因为朱恭枵、高名衡再次联名弹劾李仙凤,加上高名衡守城有功,朱由检决定逮捕李仙凤,押回京师治罪。
李仙凤接到圣旨之前,已经知道了圣旨的内容。
每次明军大败,朱由检必定诛杀大臣,将大臣当做替罪羊,这次虽然保住了开封,但洛阳城破,福王朱常洵被杀,依朱由检的性子,必定要杀大臣。
李仙凤是河南巡抚,河南最高的文官,他自知难逃一死,在圣旨到达之前,便在郑州自杀身亡!
圣旨上说,以襄阳兵备副使张克俭代替李仙凤,出任河南巡抚,但张克俭已经在湖广战死,随即朱由检重新拟旨,任命高名衡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陈永福为总兵官、都督佥事。
高名衡、陈永福一文一武,受命镇守河南,他们首先招募壮丁,修缮破损的开封城墙,随即将城内的士兵,集中整编一番。
此时左良玉已经退回湖广,但保定总督杨文岳一路急行,来到开封后,并没有入城,只是从城内索要部分军粮,他一心要建立军功,不顾总兵虎大威的警告,执意向西追击。
高名衡确认城下来的是陈永福,一面让士兵用弓箭封住城外的天命军,不让天命军靠近护城河,一面着人打开水城,接应陈永福入城。
刘见义眼睁睁地看着明军要入城,自己却无法向他们靠近,气得大发雷霆,顶着箭矢不要命地往前冲,亲兵不敢让他冒险,便用盾牌护卫在周围。
这样一耽搁,陈永福的数百人,已经入了水城,城门一闭,从外面再难打开。
刘见义暴跳如雷,他一向就是暴脾气,一怒之下,便要趁夜攻城,最终被亲兵劝住,“大人,我们并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就算过了护城河,还是无法攀上城头。”
刘见义看着月色下的箭影,知道意气用事,不但攻不上城头,还会白白丢了士兵们的性命,这才勒住战马,缓缓退出弓箭的射程。
就这样回到西关的军营,刘见义实在不甘心,好不容易有了杀敌的机会,还是让陈永福入了城,他立即放出游骑,寻找明军的另一部,终于在西关以北找到明军,这些明军被天命军两波打击,已经如惊弓之鸟。
刘见义对这些明军没有任何同情心,在他的眼中,明军就是他的战功,开封城内的明军,他实在没办法,野外的明军,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天命军一番冲杀,明军或被杀或投降,只有极少量士兵得以逃生。
天明之后,李自成着人打扫战场,死亡和重伤被杀的明军,接近三千,轻伤和被俘的士兵,接近两千,逃入开封城和下落不明者,不过千余人。
明军的尸体被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轻伤兵得到救治,他们将和战俘一道,加入天命军。
陈永福部的明军被聚歼,不仅削弱了明军的力量,天命军还得到大量的铠甲、兵器、盾牌等,河南新募的天命军,与天命军的主力不同,不但没有装备步枪、山地炮,连刀枪、铠甲这样的冷兵器,也是十分匮乏,这次的缴获,能大大改善新兵的装备。
李自成召集各营团的主将,商量退兵的事,刘见义不干了,“大都督,陈永福不过带回数百士兵入城,难道就因为营数百士兵而退兵?”
众人虽然没有说话,却都是看着李自成,显然不太同意退兵,搬来云梯的时候,不过攻城两日,而且只有西城门是强攻,其它各城门进攻的规模都不大,主要是牵制城内的守军,难道就这样放弃开封?
李自成扫了众人一眼,将众人的表情记在心中,含笑道:“你们是什么意见?也和刘将军一样吗?”
李信一愣,心中有了一丝悸动,总觉得脑中有模糊的念想,却是无法清晰地整理出来,便低下头,竭力思索着什么。
李自成见众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淡淡一笑,道:“即便打下来开封,又能如何?我们能守得住吗?即便能守得住,天命军的主力,岂不被牵制在开封?”
李信的脑中忽地现出一丝灵光,从杞县过来,一路之上,大都督没少说过天命军在河南的战略,现在放弃开封,难道是为了这个战略?
天命军来到河南游移,最初是为了牵制明军,为甘肃、四川赢得恢复和发展的时间,不过,天命军已经在洛阳立稳脚跟,不用再和明军“躲猫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