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俊又对这些官员一番训诫,然后让他们立即上任。
徐尚卿却是反问:“郭大人,剑州已经属于天命都督府,但剑州尚有属县梓瞳,以及上府保宁,今后是否完全脱离关系?”
“这个问题,得看天命军进军路线,”郭世俊道:“这样吧,我带你去见大都督,你当面问问大都督。”
郭世俊带着徐尚卿,求见李自成,李自成听了徐尚卿的话,起初以为他是要打探天命军的秘密,想想觉得他不该有这么大的胆子,而且他处于天命军的控制之下,难道是嫌生命太长?
“徐知州,从今日开始,剑州已经属于天命都督府,至于保宁府,在归顺天命军之前,暂时不要与他们发生关系。”
“是,大都督!”
“至于梓瞳县嘛,暂时不在天命军的行军路上,”李自成道:“等回军的时候再说吧!”
“大都督,”徐尚卿拱起双手,目光中有着些许期盼,“梓瞳知县赵节,与属下颇有渊源,其妻魏氏,与属下还是远方亲戚,如果属下亲自去往梓瞳,也许赵节肯来归顺……”
“奥?”李自成这才想起,梓潼县是剑州的属县,赵节与徐尚卿之间,原本就有上下属的关系,两人熟悉,也是常情,便道:“好,此事就交给你了,如果梓瞳县主动归顺,本都督给你记上一功,赵节也可留职!”
“属下多谢大都督!”徐尚卿忙叩首谢恩。
李自成将城内的降兵集中起来,挑选出两个百户,将宋文属下的两名总旗官升职为百户官,平日加强操训,同时护卫着剑州城。
宋文部暂时留下两个百户,驻守三日,随后便追随大军,其余的士兵,继续前进,李自成则是随着李过部的骑兵,一同南下。
离开剑州,米仓山的余脉基本上对行军没有影响了,天命军可以有两个选择:沿着嘉陵江南下,拿下剑州所属的保宁府,也可以转向西南方向,渡过梓瞳水,直下成都。
李自成这次南下,最看重的,便是成都平原的粮食和蜀地的富庶,小小的保宁府,自然不在他的眼中。
大军出城后,便拐向西南,沿着大剑山南麓,进入岷山南麓,从太华山北麓渡过涪江。
涪江西岸,便是成都的门户江油县,江油县东面临江,南面背山,是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一旦拿下江油,成都以北,便是一马平川,是真正的成都平原,再无任何险关。
李自成用宋文部的五千步兵,包围了江油城西、南、北三面,只留下临江的东城,却让李过部的骑兵,先行赶去南面的彰明县,切断可能的援军。
江油知县马宏源见流寇甚多,心中恐惧,强打起精神,将城内的士兵、衙役集中起来,又着百姓协助守城。
李自成与宋文、赵光瑞各守一座城门,他有心看看赵光瑞的本事,便按兵不动,让赵光瑞驻守的北城门作为主攻方向。
李自成进入剑门关的时候,战斗早已结束了,吴二毛、上官嗣羽他们还围在宣洋的尸体旁,不肯离开,也不让别人移动。
看到李自成,吴二毛顿时像孩子一般哭了,“大哥,宣洋……宣洋他死了……”
李自成夫扶起吴二毛,拍拍臂膀,又用衣袖擦去他的泪水,“二毛,宣洋也是我的兄弟,人死不能复生……”
“大哥,宣洋是好样的,他一人就杀了好几个明军士兵……”
“我知道,宣洋是好样的,无影门每个人都是好样的,你们只有十余人,却能夺取关门,并阻挡两个百户的明军,”李自成扫视着周围的无影门的弟子们,“宣洋已经死了,可惜他还没有娶婆姨,连个孩子都没丢下……”
“是呀,大哥……”
李自成知道自己不该煽情,忙拍拍吴二毛的膀子,道:“二毛,兄弟们,我也知道很遗憾,但是,宣洋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
“大哥……”
“二毛,”李自成摇摇头,“让宣洋兄弟好好安息吧,我们给他立块墓碑,将来也好给他上柱香,别让宣洋兄弟太孤单了!”
他让亲兵拖开吴二毛等人,就地选择半山腰朝阳的地方,将宣洋安葬了,现在气温上升,尸体很快就会腐烂,大军又要南下,不可能带回兰州了。
宋文部留下一个百户的士兵驻守,已经离开剑门关,南下剑州,李自成也是随着南下,李过部的骑兵,则是稍稍拖在后方。
剑州在剑门关南面三十里,是剑门关的后勤保障地,如果说剑门关是四川的北方门户,剑州则是这个门户的大后门,过了剑州,基本上就是山势的边缘了。
城内虽然有少量的驻军,但宋文部仗着人多与火器的犀利,到了城下便直接攻城,一鼓而下,在李自成到达的时候,宋文已经入了城,在城内安抚百姓。
李自成在南下之前,便已告诫士兵,天命军不是流寇,是以保护、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绝对不可扰民,如有违抗,不论情节轻重,一律斩首。
士兵们自然不敢违抗大都督的命令,入了城后,只是在各个交通要道上值守,不但没有要求百姓回家,连大街上慌慌张张的百姓,也是视若不见。
知州等大小官员,实在没想到,剑州一时三刻便被天命军拿下,别说逃跑,便是自杀都没了机会,被宋文一锅端了,暂时看押在州衙。
按照大明的律令,文官丢失土地,一般会有三种结局:战死、殉城、伏法,对于官员本身来说,哪一种结果都是一样,都是一个“死”字。
唯一不同的,是朝廷对待他们的家眷:战死的人,即便没能保住城池,也算是有功之人,家眷可以得到赏赐和抚恤;殉城的人,虽然有畏罪之嫌,但总算还有一丝忠心,朝廷基本上不会追究家眷的责任,子孙也可继续为官;而从属地上逃回的人,非有特殊贡献不能免死,而且还会追究家眷的连带责任。
从知州开始,这些被俘的官员,基本上对生还不抱任何希望,他们都在等死,唯一的期望,就是不要连累家眷。
但他们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天命军的手中,任何美好的愿望,都是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