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在天命军的属地上,官员只能有一个目标!
他就不信了,自己开创的如此大好局面,难道就不能暖了这些官员们的心?如果他们是天生没有良心的反骨仔,那就只能消灭了,天命军的属地上,甚至这个世界上,都不需要这种人的存在。
“大都督……”有一名知县,想说又不敢说,支支吾吾的。
“有什么话尽管说,”李自成解下他思想上的疑虑,“你们是来受训的,是学子,无所谓对错,本都督亦不会计较,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正好可以改正过来。”
李佳和王桂担任记录员,李自成和官员们的对话,他们需要一一记录下来,回去再行整理,这些内容不会做为处罚官员的依据,但李自成需要知道,在官员们身上,还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大都督……”那名官员得到鼓励,遂道:“属下洪应示,原本是漳县知县,天命军突然到来,属下一时不测,成了天命军的战俘……”
“哈哈……”众人一阵大笑,但笑容背后,却是有些心酸,在座的官员中,有多少曾经是天命军的战俘……他们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有机会在大都督面前受训……朝廷恐怕早就将他们忘记了!
李自成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属下……属下原本还以为,天命军与那些盗贼一样,来到陇右,只是为了粮食,”洪应示豁出去了,“但看到天命军军纪严明,真正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属下方才明白,属下遇上了真主,属下知道今后该如何为官了。”
“哈哈,”李自成大笑,“洪知县打算如何为官?”
“做官不外乎两条,一是完成府里交代的各项任务,尤其是赋税,”洪应示眯缝着眼,侃侃而谈,“此外,关心百姓疾苦,陕西民变,乃是因为百姓无粮可食,像陇右这般,百姓有土地、有粮食,丰衣足食,还有谁从事那抄家灭族的勾当?”
洪应示忽地想到,现在的天命军,从朝廷来说,乃是反贼,遂吓得一缩脖子,再不敢说话。
李自成放下干巴巴的讲稿,以谈话的形式开始授课,就是为了拉近与官员们的心里距离,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才好对症下药,对于洪应示的这些小节,自然不会在意,他哈哈一笑,道“洪知县的心思,百姓为上,大方向是对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众人见李自成和颜悦色,并不是传说中动辄杀人的模样,胆子也就壮了,洪应示既然开了头,他人岂肯落后?
“依属下看,赋税应该依据百姓的实际收入征收,收入高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
“其实,让百姓丰衣足食还不够,应该让百姓手中留有少量余钱,以备不时之需!”
“大都督爱民如子,属下见教了……”
看来,朝廷与盗贼之间,又要打成一锅粥了,不仅北方,连湖广、南直隶、四川这样的省份,也是不可避免地卷入战斗。
可朝廷只会“扬汤止沸”,不会“釜底抽薪”,仅仅诛杀盗贼,战乱永远不会停止,杀了一批,又会出现一批,直到官军懈怠,总有一次出现疏漏……
如果不能给百姓生存下去的活路,崇祯下再多的圣旨,最终也是枉然,崇祯自小在宫城长大,难道文武百官也是不食人间烟火?
这样的大明,不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李自成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加速大明的灭亡,早日结束战乱,开始重建他心中的华夏,可是,现在的天命军,有这个能耐吗?
要想增加实力,唯有扩军一条路,但扩军就需要粮食、银子,还有各种火器,刚刚有过一轮扩军,各部队尚未真正形成战斗力,而且,基本的步枪尚未完全列装到位……
李自成皱着眉,独自在书房踱步,但还是放弃了再次扩军的想法,天命军是比较正规的军队,不同于流寇般的盗贼,如果扩军的步伐太快,战斗力就会下降。
而且战兵过多,军饷也跟不上,天命都督府虽然发行了内部使用的纸币,但纸币不可能无限制印刷发行,即便不用严格遵守经济运行的规律,储存等额的金银等贵重金属,也有可能造成物价上涨,在百姓中引起恐慌。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口不能吃成胖子。
天命军的数量,只能以属地上的承载为限,除非有外界银钱的输入。
李自成心中忽地一动,他早就考虑过这一类的问题,只是时机没有成熟,一直无法实行。
东进关中、南下巴蜀,既能获得粮食和银子,也能扩大天命都督府的属地,增强自身的综合力量,还能养活更多的士兵。
比较关中和巴蜀,李自成越来越倾向于巴蜀。
关中平原体量更大,还能与陇右连成一片,但现在整个陕西,都被盗贼弄得乌烟瘴气,即便拿下关中平原,要想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内,天命都督府必须投入大量的粮食和银子。
而这些正是天命军的软肋,否则他也不会急着发行纸币了。
关中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完全暴露在朝廷的眼皮底下,关中与京师之间,只隔着一个山西省,一旦朝廷发现关中失陷于天命军之手,必会拼了老命要夺回来,那可是大明的西部屏障,小打小闹可以,想要朝廷的老命,崇祯绝对不答应。
巴蜀更适合现在的天命军都督,南方雨水充足,成都平原正适合农耕,每年可以生产大量的粮食,自身的农业、工商业相对完善,虽有盗贼骚扰,但底子还在,根子没有破坏。
如果天命军能迅速拿下巴蜀,减小战争本身给巴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就能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