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章 求助

太后的现代纪事 郁桢 2217 字 2024-04-22

凌总管请了李绍进屋休息,命上了茶水茶点,又留下了一个小太监在跟前伺候着,这里陪着说了几句话便去忙自个儿的了。

凌总管从临风阁出来便让人去请王府长史,去了好一阵长史总算是过来了:“老谢,尚书大人来拜访王爷,王爷提前知道?”

谢长史仔细的想了想,方摇头说:“好像没有这回事。”

“那尚书大人便是不请自来了,王爷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要不差人和王爷支会一声,请王爷回来见见李大人吧。”

谢长史道:“理应如此。”

当下凌总管便吩咐下去了,彼时赵骞依旧在户部衙门忙得焦头烂额的,突然见家里人来报,说李绍在家等他,赵骞立马知道这李绍前来所谓何事,关于李什这件事的风向他全听太后的,如今摆明了要秉公办理,要是又贸然见李绍的话似乎有些不大妥当。他想了想,便和家里人吩咐:“你回去转告给尚书大人,就说我这些天忙于公事,今天怕回不去,请大人回去。大人有什么事要帮忙的话,请留下话,我会酌情办理的。”

李绍在慎王府枯等了将近一个时辰也不见赵骞半点的身影,后来总算等到赵骞身边服侍的一个小太监来传话。

当李绍听到赵骞不回来时,他气得不轻,但再怎样说赵骞也是摄政王,他不得不有所顾忌,也不好在王府发作,只好说了一句“总督之事还望王爷明察”便就回去了。

文大夫人见丈夫空手而归,她忍不住垂泪道:“莫非真没有门路了,太后的路子走不通,王爷那里也不见,难道就这样的坐以待毙?”

“不然还能怎样,大家自求多福吧。”李绍索性也由着去了。

李微先做出了表率,将要裁的那些人拟了名单,接着挨个做思想工作,不仅许银子,还给许别的好处。

李微带了头,六宫之中也只得纷纷效仿。那敬贵太妃心里就极不爽李微的这一套,曾与身边人抱怨:“就靠几处宫中节俭又能省下几个,到头来日子过得还不如寻常百姓人家。”

“太后也忒小家子气了,又不是开国之初,她难道还想效仿当初的孝慈高皇后不成?她只怕给孝慈高皇后提鞋也不配。”

敬贵太妃皱眉道:“你也别在嘚瑟了,去把名单拟来我看了,也好交给她过目,这些过场总是要走的,不管她的用意到底怎样,我们的忠心是要跟上去的。不管怎样,也得敬着她太后的位置。”

云芳心里一直替她主子不值,主子是陪伴先帝最久之人,又诞下了一位皇子,一位公主,那个李氏一无所出,不过是仗着先皇后的妹妹,是太子的养母,就占去了一切的好处,这也太不公平了,要是盛皇后还在的话,绝对不会允许这样有失偏颇的事发生。

齐太妃母子的事过去没多久,大家也都领略过这位年轻太后的手段,再也不敢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即便有所不服,也只有在私底下抱怨几句。

一天下去,各处拟了名单来给李微过目。李微这番举动怕别人不解,又怕人误会,传出别的什么事,因此便将名单上的人相继昭入崇庆宫,挨个传达自己的意思,请他们谅解。这些人少说的也有在宫中服务了有年,多的也有十几二十年的老人了。李微承诺会根据这些人的服务年限然后给一笔安家费。

李微竭力的安抚这些人,希望这事能平稳的渡过,别出什么乱子,好再在各方的努力下,被要求出宫的那些宫女太监甚至是侍卫大多没什么怨言。

接连几日都在忙此事,回过神时,李总督的事已经由大理寺牵头,联合控鹤监对李什贪赃枉法,纵人行凶的一系列案件开始了严密的查实。

在没有定罪的情况下,李什被控鹤监的人拘管在家不允许随意的走动。那李什惹上了这么大的祸端,官职多半是保不住了。李绍、李绎兄弟俩在朝为官几十年,倒也养了不少的门生、幕僚,关系人脉繁杂。但这事皇太后都不愿意过问,又由摄政王牵头,大有要借此事整饬吏治的苗头,往日里依附的那些人见苗头不对,也不敢贸然提供帮助。

李什成日在家不是个小妾胡闹,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里生气。文大夫人见了不由得生气,时常和李绍抱怨:“先前是国丈,现在皇帝是亲外孙,竟然还受这样的闲气,没得叫人憋屈。”

李绍在官场沉浮几十年,看事情倒比一个妇人看得明白,道:“我们李家家大业大,旁人只有眼红的份。别的不说,先前我们两房同时有三位同时为官,现在我和兄弟都辞了,也还有两位有实权,焉不叫人嫉妒,所以暗中使绊子的不再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