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骞的肆无忌惮让惇太妃说出了那样一番话,落在别人眼中还不知要怎样的编排。李微心里明白,她也是时候下旨意了。
“晴香,今后摄政王没有递牌子进来,再不许他擅闯崇庆宫。”
晴香愣了一下,才应道:“是!”
隔日便是宴请宗室的日子了,未正的时候便有命妇相继进宫来给李微磕头。李微面见了几位藩王妃,说了几句场面话。齐太妃抱恙在身,始终没有露过脸。
整个宴会显得很冷清,大家略动了几筷子,意思意思,结果每桌都剩了不少的菜。
饭罢,大家相继散了。蜀王和蜀王妃留到了最后。
李微看了一眼下面的这对夫妻,劝慰他们说:“齐太妃那里自有太医照料,会尽心照顾好她的身体,你们放心。”
哪知蜀王突然就和李微跪下了:“母后,贵太妃身体孱弱,当儿子的哪里放心远行。还请母后开恩,等到贵太妃身体痊愈了再让儿子和儿媳前往封地吧。两地相隔千里,儿子牵挂贵太妃的身体,贵太妃倘或想见儿子了也见不了一面,恳请母后答应,让儿子和媳妇留下来侍疾。”
侍疾?!这事之前发生过,上次李微最终答应了蜀王的要求,让他留下来。
不过这次她犹豫了:“可是这于规矩只怕不和,你的那些叔叔、兄弟们也都要回封地了。”
蜀王与王妃一道与李微磕头,并含泪恳求,
李微心道,若蜀王真要翻出个什么事来,把他留在京中比放走可能更容易掌握一些,她也不想去征求赵骞的意见了,最终说:“念在你们两口子一片赤忱上,我答应你们的要求了。你们还是留在诩坤宫吧,也好就近照料。”
两人见太后最终松了口,忙与李微磕头谢恩。
惇太妃带着六皇子来给李微请安。
六皇子赵伏康只比伏光小一岁多,长得清瘦无比,衣袍像是挂在身上似的,显得空荡荡的,脸上也是灰白色,一点红润的样子也找不到。都四岁的孩子了,依旧吃奶娘的奶,走路也不稳,去哪里都是奶娘抱着。
惇太妃接过了孩子,教着儿子给李微行礼请安。
李微见这孩子瘦弱得厉害,又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生怕他磕着碰着哪里,只怕风都能将伏康吹得跑。
“孩子身子弱,免礼吧,别伤到哪里呢。”
李微让人给惇太妃搬了椅子来,惇太妃便将伏康抱在怀里,伏康脸贴到了惇太妃的怀里,身形娇小,又着宽大的衣裳,根本看不出抱了个四岁大的孩子,倒像是搂着一只宠物似的。昔日先帝还在的时候,李微在昭阳殿住着,惇太妃就时常去昭阳殿串门,两人年纪相仿,也能说上几句话。
惇太妃与李微同年进的宫,不过刚进宫的时候份位只是个才人,后来被先帝临幸后才怀了六皇子,等到六皇子出生,母凭子贵份位才进到了嫔。那时候李微就已经是贵妃了。做了贵妃后,惇太妃和她往来依旧如常,并没有因为李微的身份尊贵来奉承她,巴结她,待她依旧如初,依旧是那般的赤忱。
先帝走后,李微念及他们母子可怜,这才借伏光皇帝的名义尊封惇嫔为惇太妃,也册封了皇六子为福王。
只是福王年幼又病弱,还没择封地,等到他长大一些再说。
“小六这两天精神要强一些,所以带了他来给太后您请安。”
李微道:“天气暖和起来了,只要孩子精神不错,就该带他出来多走动走动,不锻炼不行。就好比温室里的花,太娇养的却一点也经不起风吹日晒也不行。总有一天他要去自己的封地,首先得有个健康的体魄。”
惇太妃听说,不免蹙眉道:“是啊,这个孩子就和他皇叔一样太病弱了。”
“他还小,有太医随时照料身体,也有奶娘保姆,伴随的小太监。跟前服侍的人不下二十人。也不大走路,去哪里都有人抱着,实在金贵。可老是这样也不行啊。你当母亲的得狠心让他自己来。”
“他太娇弱了,路也走不稳,总怕碰着、摔着,更害怕生病,特别是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太快,遇着忽冷忽热的时候哪次不是躺十天半月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