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棍根本不用随军携带,到地方砍树拆房子都成,三角形的钢套平时也不是白带,它就是箱车底盘上的一个部件。需要时以插销固定,能把箱车连接成真正的车阵,战马撞都撞不散。
箱车上坡或者停车时它还是固定器,往车轮下面一塞纹丝不动,算是一专多能、民用军用两不误的好东西。
辽军怎么没也没想到用了几百年的登城方法就被这么个小玩意给破了,试了十多次,除了一地伤兵之外啥也没捞到,守军甚至一箭都不发,城头上像没人似的。
若是放在平日里,耶律轸和萧乙都真不会拿族人的生命赌气,攻不动就撤呗,多砍树多造盾车改日再来。但他们俩刚刚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这还不到一天呢就回去自己打自己嘴巴,脸面何在?
不蒸馒头争口气,契丹男人的荣誉感很强,懦弱无能的人不仅会被旁人看不起,连族人也要唾弃。两位大首领咬着牙发出了命令,再多加一倍人手,就算用人命填也得把护城河填出几条通途来!
扔板砖节目一直持续到中午,在收获了上千被板砖砸中的伤员之后,三条一丈宽的通道终于填好了,城东的情况也差不多。
新军有中午饭可吃,但辽军没有,午休时间正是攻城最猛的时候。这次人多了,还有云梯和冲车助阵,一时间城南和城东喊杀声渐起、鼓声震天。
“如此看来,我族勇士确实要比汉兵善战。萧兀纳,这就是你口中的宋人强军?”耶律洪基的大蠹距离战场还有一里多远,在一个用木头临时搭建的高台上。
上午的攻击情况他能看到,板砖雨可能看不清,但突破护城河看清了,马上对契丹兵将的战斗成果做出了正面评价。
以这个速度,析津府好像也没萧兀纳说的那么难以攻克。敌军连应战都不敢,只会躲在城墙上缩头缩脑,纳闷的就是如此懦弱的宋军怎么会连战连克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萧兀纳说宋军很厉害,那你就来解释解释吧。此时辽皇脑袋里已经对萧兀纳和南朝官员勾结的事儿有了点想法,不再完全相信这位有功之臣了。
“咣……咣……咣……”这个问题不光萧兀纳听见了,好像城内的守军也听见了。要说洪涛可真仗义,知道萧兀纳不好回答,也没法回答,干脆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霹雳弹上场了,数量虽然不多,寥寥几颗,但效果真是太惊人了。在两侧敌楼和热气球瞭望手的精确指引下,新军士兵百分百贯彻了主帅的意图。两个人拽着皮兜哪儿人多往哪儿扔,四颗霹雳弹准确的落到了人堆里。
欢迎你!
?有言道忠言逆耳,大多数时候确实这样。假如耶律洪基能听一听萧兀纳的建议,别忙着攻城,而是调一半兵力去边境阻挡北宋禁军进攻,就这么耗着析津府里的新军,洪涛还真没啥好办法应对,急眼了只能全军出城和辽兵野战。
就算新军野战不弱,但比躲在城墙后面居高临下防御肯定吃力的多,哪怕最终能突破包围圈也得伤筋动骨,搞不好就被全歼了。
五院部和六奚部见到城头挂着的族人尸首眼珠子都红了,一上来就摆出了玩命的架势,也没有什么重点,一个冲锋就是五六队上千人,云梯和壕桥也不多,盾车每队只有一辆,大多数士兵的攻城武器是长杆。
这是一种由藤条缠绕木棍组成的简易攀爬器具,一头带着个大铁钩,勾住城头之后借此向上攀爬。最上面的人举着盾牌凑合挡一挡,后面的就只能祈求老天爷开恩了。
那护城河该怎么过呢?辽军的渡河方式与西夏人如出一辙,用土攻。前面的士兵举着盾牌遮挡箭矢,后面的士兵组成一条人力运输线,从箭矢的射程之外取土装袋,一袋袋传递过来倒进护城河。
“好歹也是皇帝亲临,你们就不能做点高大上的器具?”看着城下埋头苦干的辽军士兵,洪涛只有撇着嘴摇头。传闻不虚,辽军在攻城技术上确实不如西夏人,还处于靠人堆的水平。
“嘎吱吱……嘎吱吱……”此时城内传来一阵非常难听的响动。
“嘿,又让你姐抢先了,还等什么,赶紧下令发射!”
洪涛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什么声音,投石机。看来王大那边已经开始反击了,自己也别闲着,砖头瓦块有的是,可劲儿扔吧!
王十二早就有点按耐不住了,得到允许之后马上用旗语和下面的投石机联络,不光给出发射命令,还要把射击诸元讲清楚。
辽军准备了这么多天才进攻,城内的投石机也都多的快成树林了。还有时间通过试射计算出射击诸元,同等份量的一皮兜砖瓦用多大配重、以多少角度、能扔多远给出了一张表格。
只要把距离告诉操控投石机的工兵,不能说次次扔的准,也能达到不离十。这玩意本身就不是啥精确打击武器,误差十米都算正常。
面对从城墙后面飞出来的砖头瓦片,辽军毫无办法,只能原地站着干瞪眼。眼神好点的就和放风筝一样抬头仰望,发现飞过来的轨迹赶紧闪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