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声博士叫的洪涛浑身如沫春风,阿速死力还和儿童团的孩子们不一样,她们叫的没有这么发自内心。为了表示自己很满意,把望远镜摘下来让阿速死力开开眼……不对,是见识见识被神赐予法术的神器。
“官人,用不用扔两颗霹雳弹让他们安生安生?”上到城头,王十二早就到了,正背着手生气呢。他还没有那么厚脸皮,听到别人把新军骂得猪狗不如,虽然明白不能擅自出战也想回击回击。
“咱们的弹药很紧张,能不浪费就不要浪费,等他们聚到城下再扔效果更好。对了,派人通知一下苗将军和你大姐也省着点,扔的时候离城墙远些,别自己把墙炸塌。”
四面城墙,洪涛带着王十二守最艰苦的南城,这里的护城河与城墙都有残缺。王大和苗魁独领一军驻守东城和北城,王七和王九兄弟俩在西城。至于说黄蜂和赵佣嘛,还是在天王庙里老实待着吧,战斗间歇上来激励激励士气足矣。
“是!”王十二还是年纪小,有大人在一边坐镇顿时沉稳了许多,也不在意外面骂不骂了,转身就要去传令。
“等等,阿速死力,把契丹人俘虏带上来二百吊死在城外,让他们早点闭嘴。”白挨骂不还手也不是洪涛的性格,弹药可以省着用,但俘虏全是累赘,正好拿来当弹药用,精神攻击也是攻击。
也不知道契丹人以前是如何欺负这些靺鞨人的,只要一听到能杀契丹人阿速死力就两眼冒光,一边跑还一边嚎叫着什么,连带着城下作为预备队的伯咄部族人也一起嚎了起来,像是在庆祝。
整整二百名居住在析津府的契丹贵族,被阿速死力的族人套上绳子,往脖子上划一刀再踹下城,晃晃悠悠的吊在城垛之间,喷射出来的鲜血顺着冰面往下流,还冒着热乎气呢。
这一招果然管用,辽军立刻就不骂了,敲着鼓吹着牛角号像潮水一般涌向了城墙,东南两个方向同时进攻。
“萧兀纳,你见过王诜,他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吗?”自己的精锐部队气势如虹,耶律洪基很是自豪,左右看了看,大家都面露喜色,唯独萧兀纳一脸的大便干燥。
“臣以为两位夷离堇恐难以如愿登城……”萧兀纳这种官员之所以能和洪涛聊到一起,也不全是被骗,至少有一半是因为理念相同。他也是个不太会见风使舵的货,非在别人都叫好的时候扫兴。
“此话怎讲!”果然,耶律洪基面色一沉。
“臣接待党项使节时特意问过凉州之战的详情,当时党项人白马、甘肃两个军司六万大军南北一起攻城,连续数日不辍,但连城墙都没摸到。党项使节私下曾和臣说过,遇到王诜守城上策围而不攻、中策小股佯攻、下策才是强攻……但臣也未曾见过王诜的战法,想必是党项人有夸大其词之嫌!”
好在萧兀纳还能及时感觉到皇帝的不悦,口风一转硬生生把自己刚拉的屎又给坐回去了,在这一点上洪涛真不如他。
“臣以为南京城内汉军八营作战不利才丢失了城池,南人弓甲犀利向来有之,此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听到皇帝的问题立刻有人站出来回答,看他的位置在左手第二,官职应该不低。
出列的人叫耶律轸,五院部夷离堇,官拜北院大王。这位契丹贵族向来不太喜欢汉人,更不喜欢皇帝优待汉人的政策。往常是没抓到把柄不好说,借着这次析津府的事儿终于能出口气了。
用最简短的话介绍一下契丹贵族的构成,省得大家一边看书一边查百度。契丹族群由五十三个大小部落构成,其中迭刺部、乙室部、六奚部最大,剩下像品部、五国部等等四十九个都是小部落。
迭刺部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部族,大辽建国后皇帝的部族也水涨船高越发展越大。太大之后就非常不好管理,干脆一分为二,成为五院部和六院部,于是契丹大部族就从原来的三个变成了四个。
大部族都有夷离堇为头领,汉话就叫大王。五院部的夷离堇称北院大王、六院部的头领称南院大王、乙室部叫乙室大王、六奚部叫奚部大王。小部落以详稳为头领,汉话翻译过来就是将军的意思。
每个部族还都有一套管理体系,就像是个小国家。大王府下面设有左右丞相、太师、太保、太尉、司徒、节度使司等等职务,详稳下面也会有石烈、弥里等官职。
石烈和弥里其实都是行政区域划分,石烈就相当于宋朝的县,弥里差不多就是宋朝的乡。在契丹部族里,这两个官职不仅仅是县长和乡长,还是统军作战的中低层官员,
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本质差别,文官和武将分的不是特别清晰,上马就是将军,下马接着当县官。
这套官制并不是辽国政府的官职,而是部族内部的,有点像满清八旗内部的旗主、佐领职务,保不齐满清八旗就借鉴过契丹制度也说不定。
“……可有对策!”耶律洪基抬眼皮看了看右边的南面官,发现没人打算站出来和耶律轸对喷,心中稍微安定了点,要是在这时候契丹族和汉人对立起来麻烦就更多了。
“臣愿率本部兵马先打头阵!”耶律轸一看没人出来反对自己立刻浑身舒坦的不得了。
假如这次自己能把析津府打下来,那战后是不是该给汉人这么高地位的政策就得再好好议议了。一想起幽州这边的繁华生活有可能重新归于契丹贵族统领,他觉得这个险值得冒。
“也好,就由耶律轸打头阵,萧乙都带领本部兵马助之。”看到没人反对也没人提出其它建议,耶律洪基拍板做出了决定。除了耶律轸统领的五院部三万兵马之外,又加上乙室部的两万。
这个决定看上去挺平常的,但其中还包含着其它的意义。五院部和乙室部对自己推行的汉化政策最抵触,反对之声也很高。
让他们打头阵不管输赢对皇权都没损失,赢了也是惨胜,手里兵将不多说话就不够硬气。输了就更好办了,以后还有脸说三道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