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冲锋!大帅都……敌袭……敌……呃……”就在亲卫们手忙脚乱的对自家大帅进行施救时,侧后方又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副将本能的怒吼了起来,这是谁不长眼擅作主张发起冲锋的,还有没有点组织性纪律性,就算大帅不在了,发号施令的也该是自己。
可还没等他把话喊完,就看到了一大片骑兵从西北方卷了过来。他们就像是从地底冒出来的一样,从听到马蹄声到进入弓箭射程只有转瞬,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箭雨,连绵不断。
敌人好像永远冒不完,这位身上中了三只钢弩的副将躺在地上倒了好几口气,还能听到大地被马蹄踏响的隆隆声。
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同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么多敌人突然出现在边境腹地,那边境的军寨为何就没一个报警的呢?难道说敌人不是宋人,真是从地狱里钻出来的魔鬼!
不是魔鬼,而是纵火犯苗魁的西路军到了。他带着一万轻骑从新城出发,沿途还抓到了一小队新城的侦骑。那几个倒霉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正打算回去参加救火,结果成了西路军的向导。
有了熟悉这片土地,语言又没什么障碍的幽州汉兵带路,苗魁没有按照地图上的路径走,而是选择了这条稍微绕远但沿途没有河流和辽国军寨的路,结果就听见了霹雳弹的响动。
不用猜他也知道是王大的中路军遇到了强敌,否则不会贸然使用霹雳弹,那会把附近的辽军全都吸过去。
此时肯定不能再按照原计划去固安城汇合,驸马曾经说过,在战场上不会自己选择战机的将领充其量是个都头,再高的职位就是害人害己。古人的兵法里也是这么说的,兵者诡道也!
于是苗魁就诡道了一次,命令特种兵分成几个小队突前去扫清敌人的探马,然后把大队分成了两拨,在能看清战场的距离全部下马步行,速度慢没关系,只求能尽可能的接近敌人本部。他是要把敌人一口全吃掉,太远冲锋容易打草惊蛇。
王大指挥作战的能力他清楚,既然都把霹雳弹用出来了,肯定不会被轻易击败,多抗一会儿就能换来全歼。
两个都会用诡道的指挥官,加上一个很有作战经验但对新军毫不了解的契丹老将,三拨人马共同演绎了一场短平快的阻击战、击溃战和歼灭战。
四千契丹精锐先被王大凶猛的防御火力打掉了牙齿和爪子,血还没止住又被苗魁的箭雨和剪刀形马队完完整整的来了一剪子,不敢说一个人没跑掉,大夜里的说不定有机灵的早就上马跑了呢。
但绝大部分都被从西、北两个方向斜着冲锋的轻骑兵收割了。少部分还不长记性,慌不择路愣是向河边跑,打算用河水阻截追兵。迎接他们的还是密集的箭雨,此时河岸边已经不是几百新军了,而是小三千。
耶律撒班不愧是征战了半辈子的老将,他这支兴圣宫卫也非常骁勇善战,每支骑队三百人,十一支骑队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冲锋,每隔三百米还有另一支骑队跟随,冒着夜色就上来了。
王大也不是初出茅庐的王九和王十二,她在甘凉路对垒过西夏军、黄头回鹘军、黄头鞑靼军、吐蕃军,遇到的敌人全都是以骑兵为主,在如何以步兵克制骑兵的经验上怕是比洪涛都丰富。
“攻城弩换火油弹全射程发射!”当对方刚开始冲锋时,她就发出了第一个命令。
三颗火油弹被攻城弩的皮兜扔到了二百五十步以外,落地之后炸成三个火堆,不能说照亮了整个战场,但也能依稀看到敌人大部队的动向。
“换霹雳弹,同样距离马上发射!”接近着王大又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在敌人骑兵还没进入有效射程时再次使用攻城弩进行远距离攻击。
当三颗霹雳弹炸成了三团土雾后,所有趴在掩体后面和蹲在箱车里的新军士兵终于明白主帅为何要这么仓促射击了。
这三颗霹雳弹不是要杀伤敌人,而是想恐吓敌人的战马。这个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巨大的轰鸣和刺眼的闪光让契丹骑兵的战马惊恐万分,不再接受骑士的控制,有原地抬起前腿悲鸣的,有转向两侧奔逃的。
它们的失控不仅直接让前面两支骑队失去了冲锋的锐气,还严重干扰到后面骑队的行进路线,不得不放缓冲锋的速度。
这一停就成了整场战斗的转折点,每隔二十秒左右就会有三枚霹雳弹画着抛物线飞过来,这下不光是吓唬马匹了,还出现了人员伤亡。
惘然无知的契丹骑兵根本不清楚是什么玩意发出的巨响和亮光,更不知道该往哪儿躲,又没有撤退的号角命令,只能一边闪避前面四散奔逃的战马一边当活靶子。
耶律撒班也是第一次见到此种武器,原本还以为是宋朝军队搞出来的大号爆竹,只是为了恐吓马匹,没承想这玩意杀起人来并不比弓箭慢,有点粘着死挨着亡的节奏。有一发还落到了骑队中间,直接就放倒了十多匹战马,愣是把骑队炸成两截。
于是这位契丹老将军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下令骑队撤退打算重新编组,让士兵把马的耳朵和眼睛都蒙住再发动冲锋。只要战马不会失控,多渡过来几百人也无济于事。
如果仁多保忠和任多保仁兄弟俩在场,哪怕骑队死伤过半也不会下达撤退命令,只要让骑兵靠近新军这场战斗基本就算赢定了。
只可惜凡是见识过新军如何作战的将领就没一个能活下来的,一部分死于战场,另一部分则被扔进矿山挖矿,还是待遇最差、危险最高的工种。
要不是此时的人们都认为大量杀俘不详,洪涛很想把他们全弄死。这样的人越多对新军之后的作战就越不利。